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人生簡單、純粹,他們的情感真摯、持久,他們的目標明確、堅定,海洋、孤島、燈塔、航標,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他們,是堅守在各個孤島上的一線航標工和守塔人,與世無爭,豁達樂觀。“廣東省工人先鋒號”汕頭航標處鹿嶼班組組長朱漢軒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島上生活條件的艱苦,常人難以忍受:春季,濃霧彌漫,細雨霏霏,床鋪濕涼;夏季,蚊蟲肆虐,高溫悶熱,黏膩漫長;秋冬,海風呼嘯,寒冷刺骨;臺風季節(jié),暴風驟雨,電閃雷鳴,危機四伏。
“生活的苦,工作的難,對我都不算什么,我就想著要對得起這份工作和收入。”正在因病接受治療的朱漢軒說。
實際上,這已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在朱漢軒患病期間,他還日夜關注著鹿嶼島上的儀器、設備,一直電話指揮值班同事排除故障。在他看來,“航標不僅引領船舶,還指引人生”。
30年磨煉一項技能
“我第一次看到那些設備,都傻眼了。”朱漢軒總能把事情描述得充滿趣味,從不抱怨孤島的苦悶與無聊。
上世紀80年代,朱漢軒轉業(yè)到地方,在汕頭石碑山導航臺值守通信基站。在轉業(yè)以前,朱漢軒和他的同事們都是在山洞里工作,24小時值守。要能夠熟練掌握通信設備的應用,就必須有過硬的本領。當時設備經(jīng)常壞,技師就會來維修。朱漢軒是有心人,技師講解的時候,他就在心里琢磨,然后回去記在本子上。他還喜歡動手,充分利用被換下的配件,借萬用表,自己買烙鐵,拿收音機練手。修不好再請技師幫忙,技師不耐煩地說:“你沒事干,瞎折騰,弄不好又得找我。”“我說我在學嘛。”朱漢軒一邊說一邊笑。就這樣,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憑著要強的個性,生生把自己鍛煉成了技術骨干。
1997年前后,國家在全國建設差分臺,讓我國的導航系統(tǒng)更加精確。他因為技術過硬,參加了差分臺的建設。當時的差分臺用的都是進口設備,要掌握系統(tǒng)內(nèi)最為高精尖的技術,遇到新挑戰(zhàn),他又不斷學習、鉆研。
當時,島上設備若壞了,得請工程師從西安跑過來修,很不方便。因為有基礎,朱漢軒便主動研究,找來圖紙,摸索學習。一次,石碑山燈塔的PRB21燈器壞了,是英國進口的,相當復雜,一年多時間找了很多人都修不好。沒辦法,上級找到了朱漢軒。他就利用下班時間,買參考書、找配件,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地查,硬是把故障給解決了。
之后,但凡有大型燈器出現(xiàn)故障,解決不了的,就叫他去。到目前為止,朱漢軒受上級委派,到青洲、大星山、石碑山、表角、南澎島等燈塔修復BGA500、BGA600、PRB21、PRB24等大型進口燈器故障多次,汕頭轄區(qū)所有的燈塔和大型燈器,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
15載燭照一代后生
善學習、勤鉆研,朱漢軒成長為南海航保中心的技術骨干。
在鹿嶼島上,朱漢軒一干就是17年。在朱漢軒的帶領下,鹿嶼班組也屢獲殊榮,多次被評為汕頭航標處優(yōu)秀班組、安全生產(chǎn)班組,2004—2005年是廣東海事局安全生產(chǎn)班組,2008年榮獲汕頭市“工人先鋒號”稱號,2009年榮獲廣東拾工人先鋒號”稱號。
太癡迷于技術的人,往往犯愁管理工作。朱漢軒干脆地說:“我不會。”島上一共就幾個同事,吃喝拉撒在一起,摸爬滾打在一起,同甘共苦在一起,很不容易,朱漢軒很珍惜和大家共事的緣分,他說:“我是班組長,理應多付出。”更何況,他原本就喜歡幫助別人,平日里也經(jīng)常為大家修電視、冰箱、洗衣機,不是負擔是快樂。
當班長15年,大家都對他非常尊重,“即便是處里最調(diào)皮的孩子,只要我說的話,他百分之百聽”,朱漢軒的絕招就倆字——“我來1朱漢軒說:“我安排工作,你到崗,認真執(zhí)行,是分內(nèi)事。哪些事情你完成不了,報告一聲,我來;出現(xiàn)技術故障、設備故障,你解決不了,報告一聲,我來。”因為真正發(fā)揮了兜底作用,因為手把手地傳幫帶,大家從心底里佩服他。
雖然朱漢軒對工作的要求很高,但管理講究彈性,十分人性化。家里確實有事需要請假的,他一般會準假并親自替班。所以他安排工作,大家都很樂意干,他自己也說:“我從來沒跟大家爭執(zhí)過。”
除了差分臺,鹿嶼島上有浮標、前后導標、孤立危險物標、燈塔燈樁等5大類的導助航設施,是一個綜合的助航體系,承擔著守衛(wèi)汕頭港通航安全的重任。下一步,等朱漢軒康復上班之后,南海航保中心還計劃選派技術骨干去島上跟班學習,把鹿嶼島建設成教育培訓年輕人的示范點,提升硬件水平,加強隊伍力量。
典型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選拔和培養(yǎng),南海航保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先進典型培樹工作的指導意見,持續(xù)加強先進典型選樹、培養(yǎng)、宣傳和學習工作。僅今年上半年,除朱漢軒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之外,廣州航標處廣州航標管理站站長何明愛獲評“2014年度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全國交通運輸行業(yè)先進工作者”;廣州通信中心無話班獲評“全國青年文明號”;廣州海事測繪中心何開全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州航標處楊毅入尋交通青年科技英才”……
各級各類先進典型不斷涌現(xiàn),是南海航保事業(yè)發(fā)展的寶貴財富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為南海航保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回顧過往,朱漢軒這一代人,對孤獨寂寞的排遣想得很少,對困難的懼怕想得很少,就是堅韌不拔地持續(xù)不斷地解決問題。生活的苦難更不在話下,按他的話說,他們這代人的生活是一步一步地向好,不會比以前更苦,只會比以前更好。
就像航標,能耐得住寂寞,堅持發(fā)光。跟航標打了一輩子交道,朱漢軒最懂得工作和家庭的責任,也拿捏得住與疾病共處的分寸。航標,不僅給予他事業(yè),更成就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