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工務段技術員王亞東和他的同事帶了名新“工友”,來到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橋面,檢查大橋的主跨斜拉索。
全長16.34公里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我國首座、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大橋所在位置處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風暴海域之一,每年超過200天有7級以上大風,給大橋檢修特別是斜拉索檢修帶來很大挑戰(zhàn)。但是,新“工友”的到來,讓王亞東和他的同事對完成檢修任務充滿信心。
這名新“工友”是個爬索機器人,重12公斤、長方體。它集成先進的驅動系統(tǒng)、視頻系統(tǒng)、雷達系統(tǒng)、測速系統(tǒng)、陀螺防翻轉系統(tǒng)等,實現(xiàn)全時六驅、爬升返回、自動導航、定向定位以及遠程遙控,確保高空檢測作業(yè)準確、安全、快速。
通過登高車的施工平臺,王亞東把新“工友”安裝到大橋的斜拉索上。它內部兩側有4個行走輪,外部兩側還有4個導向輪。它“手腳并用”,貼近斜拉索后固定下來。王亞東通過動力遙控,控制它行走。它上部四個角的高清相機,開始采集、儲存斜拉索表面狀況。高清相機采用先進技術和工業(yè)攝像鏡頭,在快速運動過程中也能高清成像,對病害的定位精度為0.001毫米。
“這款機器人抗溫、抗風,檢測直徑范圍為100毫米至200毫米,遙控距離大于1公里,行走動力使用電壓為24伏的動力電機,行走速度可達每分鐘10米。”王亞東介紹。
新“工友”在斜拉索上從容地爬行,僅用了30多分鐘,就將一根300米長的斜拉索檢測完畢。王亞東說:“它干完活兒后,接下來就看我們的。我們要回放錄像、檢查病害。”檢查完一根斜拉索后,王亞東操控機器人下降到施工平臺,拆卸后迅速轉場,檢查另一根斜拉索。
“以前沒有機器人的時候,只能使用望遠鏡人工觀測。這樣不僅人身安全有風險,且無法觀測到斜拉索頂部及外側,一天只能檢測4根斜拉索。”王亞東介紹,現(xiàn)在兩臺這樣的機器人,僅用15天時間,就可以檢測完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上的304根斜拉索,大大提升了檢測效率。(記者 李暉 通訊員 張貴鋒 王福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