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橋并立見證發(fā)展
2010-12-29 來源:中國橋梁網
嵊州地處浙江東部,是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區(qū),面積1784平方公里。早在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已置縣,稱剡。2005年,在該市甘霖鎮(zhèn)上杜山村小黃山文化的新發(fā)現,說明在8000至10000年時,就有人在這里定居和生活。
嵊州境內自然條件優(yōu)越,風光秀麗,自古就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之說。嵊州的古橋又是建造精良,多姿多彩,光彩奪目。有的典雅,有的莊重,有的高大、粗獷,有的矯健、輕盈。精雕細琢,工藝精良。已成為人民生活工作的好地方。經過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的不懈奮斗,目前上千座橋梁樹立在嵊州大地上。
早在唐代,300多位詩人來過剡縣,這就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由來。有史記載的望仙橋,相傳在宋時就有了。宋嘉泰《會稽志》載“望仙橋,在縣北四十里,”系東西跨向5孔平板石梁橋。橋全長35米、凈寬1.8米、橋高8米,5孔跨經分別為4.3米、5米、5.6米、3.8米、3.5米,橋墩設分水尖,間有望柱,明代重建時,橋板側面刻有“泰平橋”的橋名。人們站在橋上,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周蒼崖壁立,下束清流,深者為潭,淺者為灘漬,恍若仙景,“望仙”之名,名實相符也!這座橋梁也是歷來嵊縣通往外地的必經之路,因此,長期以來成為人們出入的地方。
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上世紀30年代,嵊縣至上虞的公路開始建成并相繼投入使用,這里由東西方向建起了一座小型木梁橋,始稱支浦橋。50年代又改建成長31.3米,寬7米、高7。9米的懸臂梁橋,80年代,為提高公路等級,又在古橋右端建起了單孔長25.6米的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橋,這就是104國道線上的一座小型橋梁,于上世紀80年代進行加寬改造而成的。
2009年,針對104國道原來路況差,彎道多,路面窄的實際,按照總體規(guī)劃,對104國道嵊州段線型進行了重新布設,這段公路又建起了一座左幅長695米、右幅長538米的招士灣大橋,成為104國道一級公路的基本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