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上,一臺機器人在斜拉索上快速爬行,僅僅10分鐘,該橋最長的一根300米長斜拉索檢測完畢。
在人行道上,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一名技術人員,在監(jiān)測終端的顯示屏上,清晰記錄下拉索的外觀狀態(tài)和內部鋼絲健康情況。
“橋梁的健康狀況關系到交通安全,我們每年都委托專業(yè)的橋梁檢測機構對管內的橋梁進行全面體檢,對病害早診斷早治療,確保大橋健康運營。”武漢城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橋科院是業(yè)內知名的“橋梁醫(yī)院”,研發(fā)了許多橋梁智能檢測設備,在今年的橋梁檢測中使用了最先進的智能拉索檢測機器人,大大提高了橋梁檢測速度和精度。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新技術所所長王翔介紹,這是橋科院和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最新自主研發(fā)的第六代橋梁拉索智能檢測機器人,首次在跨長江橋梁上應用。它比上一代機器人重量減輕了一半多,速度提升了40%,同時覆蓋了索體表層和內部的損傷探測。
第六代橋梁拉索檢測機器人的“身體”改用高強碳纖維構件和自帶編碼器的電動推桿,使機器人機械夾持流暢穩(wěn)健;“眼睛”采用先進的CCD技術和工業(yè)攝像鏡頭,使機器人在高速運動過程中也能高清成像;“心臟”是電磁探傷無損檢測系統(tǒng),可以對拉索內部鋼絲缺陷進行高精度無損探傷。
“這個機器人僅有30公斤,只需一兩人即可進行安裝和拆卸。”手持遙控器的技術人員李力對記者說,“這個機器人集成了先進的步進驅動系統(tǒng)、視頻系統(tǒng)、雷達系統(tǒng)、測速系統(tǒng)、陀螺防翻轉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全時六驅、爬升返回、自動導航、定向定位,遠程遙控,確保了機器人高空檢測的準確性及安全性。”
據介紹,“探索者”號橋梁拉索智能檢測機器人是橋科院橋梁智能檢測新技術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自2012年國內首臺“探索者”斜拉索檢測機器人問世以來,在100余座跨江跨海大橋工程實踐中不斷開展升級研發(fā),期間獲得過7項專利授權和3項軟件著作權,2019年經專家組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以前我們檢測斜拉索要掛設吊籃,一天只能檢測4根索,不僅不安全、影響正常交通,還無法檢測索內損傷。”負責橋梁檢測項目的橋科院健康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江淦介紹,“現(xiàn)在用上這個機器人,4天就可以把白沙洲長江大橋196根斜拉索檢測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