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記者從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獲悉,經過6個小時的連續(xù)作業(yè),由中鐵四局承建的中(國)老(撾)昆(明)萬(象)鐵路阿墨江雙線特大橋合龍,大橋主跨216米的連續(xù)剛構梁,為同類鐵路橋梁國內最大跨度。
阿墨江雙線特大橋位于普洱市墨江縣境內,全長617米,共有9個橋墩,其中3、4號主墩墩高均為89.5米,加上承臺和下方68米長的鉆孔樁,整個構筑物超過180米,相當于60層樓的高度。
“特大橋是中老鐵路玉磨段施工組織難度最大、地質條件最復雜、安全風險最高的八大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主跨為216米的連續(xù)剛構梁,為同類鐵路橋梁國內最大跨度。” 中鐵四局玉磨鐵路二分部經理閆明賽說。
大橋上游為水電站庫區(qū),主墩處平均水深達39米,常年水位變化高達37米,屬典型的深水、高墩、超大跨度橋梁結構。由于水位變化頻繁,施工受水位落差影響,需要根據(jù)水位變化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加之作業(yè)空間狹小,雨季時間長,有效工期短等因素,施工組織困難。
閆明賽告訴記者,大橋距離最近的公路主干道較遠,為了運輸建設大橋所需的機械和材料,他們在高山峽谷間修筑了36公里長的崎嶇便道,橋址附近便道均為“Z”字型,受雨季影響,便道塌方頻繁,交通經常被堵,設備和材料運輸難,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為此,項目部專門組建了20多人的施工便道養(yǎng)護隊,每天安排10臺機械參與便道養(yǎng)護。
因橋址地處峽谷、深水、滑坡體等復雜地質,建設過程中,參建方開展了“V型深谷橋梁施工技術研究”科研課題,先后攻克了“深水斜巖長大鋼護筒插打”“ 復雜地質大直徑鉆孔樁堵漏”“超高大跨連續(xù)梁等效預壓”等5個技術難題,分別獲得省部級和國家科技成果獎。
“為確保實現(xiàn)大橋的合龍精度,施工過程全程采用物聯(lián)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對橋梁的標高、應力、沉降、溫度等數(shù)據(jù)進行在線實時監(jiān)測、分析,指導施工參數(shù)的調整,梁面合龍精度達到毫米級,全橋線形變化平順,在國內施工中并不多見。” 中鐵四局玉磨鐵路二分部總工程師鄧志標說。
為了確保大橋順利合龍,參建方積極開展“‘七比一創(chuàng)’保進度”“抗疫情,保增長”等勞動競賽活動,搶晴天、戰(zhàn)雨天,晝夜不間斷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