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世界首創(chuàng)! “會動腦筋”的京張高鐵全線貫通 中國鐵路百年實現從落后到領跑
2019-06-18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12日,被譽為中國鐵路發(fā)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鐵示范工程的京張高鐵實現全線軌道貫通。百余年前,詹天佑打破中國不能自建鐵路的斷言,設計建成京張鐵路,被國人視為“爭氣路”;今天的京張高鐵,開了世界智能鐵路之先河。從1909年到2019年,從時速35公里到時速350公里,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變遷的百余年,實現了中國鐵路從落后到領跑世界。

   一個毫米

   凝聚鐵路百年發(fā)展之變

   京張高鐵軌道貫通的最后一點——清華園隧道是京張高鐵的關鍵工程。這條6020米長的隧道采用盾構施工,遭遇了世界上最為復雜的情況。它和北京地鐵10號線、15號線、12號線相交而過,并行13號線,還要下穿7處重要城市道路,近90條重要市政管線。

   “清華園隧道要從5.4米的地下穿越北京地鐵10號線,隧道開挖直徑達12.64米,相當于5層樓那么高。要在這么復雜的環(huán)境下,實現這么大體量的盾構施工,誤差還不超過‘1毫米’,就好像在人體的眾多動脈之間做手術。”中鐵十四局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項目盾構經理趙斌說。

   為此,建設者引入了世界最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天佑”號,并結合京張智能化目標,建立了盾構安全建造可視化云平臺,全預制機械化拼裝和大直徑盾構常壓換刀技術。這相當于為盾構機裝上了“眼”“手”“腳”,建設者可以時刻掌握隧道和周邊構筑物的變形情況,確保毫厘之間的施工精度。

   1905年,隧道施工同樣是擺在京張鐵路面前的最大難題。全長1091米的八達嶺隧道,也是京張鐵路的關鍵工程。當時,我國尚沒有一條國人獨立主持設計、建造、運營的干線鐵路,外國工程師放言: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呢!

   從美國耶魯大學留學歸來的詹天佑打破了這個論斷。他將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鐵路首次運用在我國干線鐵路上,通過延長距離,順利通過了京張鐵路關溝段33‰大坡度,將原本需要開挖1800多米的八達嶺隧道縮短為1091米。

   詹天佑不僅創(chuàng)造性運用了“人”字形鐵路,首次使用炸藥開采隧道,更開創(chuàng)了大長隧道新的施工工法——豎井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地下同時展開6個工作面,提高施工效率,且部分豎井建成后被用作通風廊道,解決了當時蒸汽機車通過隧道時的排氣問題。“這種創(chuàng)新被稱為‘長隧短打’,至今仍然是中國鐵路建設的‘王牌’工法。”中鐵設計京張項目組隧道負責人岳嶺說。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鐵路的起點。如果沒有這個起點,我們無法站在中國鐵路、裝備制造、綜合國力飛速發(fā)展的‘肩膀’上,謀劃中國高鐵凝聚在‘1毫米’之上的精細與跨越。”中鐵設計京張高鐵總體設計師王洪雨說。

   一路趕超

   自主創(chuàng)新和艱苦奮斗贏來多個“最”

   京張高鐵有眾多“首次”支撐。八達嶺長城站最大埋深102米,地下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最深的高鐵站。同時,車站兩端渡線段單洞開挖跨度達32.7米,是目前國內單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鐵路隧道。據介紹,八達嶺長城站是目前國內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在車站內部,一個提升高度為62米的長大扶梯及相關的斜行電梯等先進設備將給未來在車里乘車的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離天空最近”的鐵路,青藏鐵路建設了近半個世紀。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回響在雪域高原的長空,向世界宣示:中國把鐵路修到了拉薩!從青海西寧至西藏拉薩,平均海拔近4000米,全長1956公里,青藏鐵路列車“一日內到達”。

   從1958年9月,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開工開始,受技術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條件制約幾度中斷,經過10余萬鐵路建設者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戰(zhàn),挑戰(zhàn)生命極限,克服了多年凍土、生態(tài)脆弱、高寒缺氧等一個個高原鐵路建設的世界級難題。2006年青藏鐵路終于全線通車。

   擁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橋梁設計建造技術,現代化的施工機具,修建了一批跨越大河大江的大跨度橋梁;建立了基礎設施、移動裝備、綜合檢測、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為一體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實現對地震、風、雨、雪、異物侵限等災害實時預警和監(jiān)控。經過多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已全面掌握了高速鐵路核心技術,構建了完整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中國高鐵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是站在中國鐵路、裝備制造、綜合國力飛速發(fā)展的‘肩膀’上,謀劃中國高鐵的又一次飛躍。”中鐵設計京張高鐵總體設計師王洪雨說。依托京張高鐵建設,我國將進一步構建智能高鐵技術標準體系,成為引領世界的智能高鐵應用國家。

   一騎絕塵

   從8000公里延長到13萬公里

   我國第一條鐵路是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吳淞間修建的,較之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營業(yè)的鐵路足足落后了51年。直到1905年,中國人自己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正式開工,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主持創(chuàng)設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成為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記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年一共搶修恢復了8278公里鐵路。1949年底,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共達21810公里。到1952年底,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1980年底鐵路運營里程達49940公里。

   60余年過去,中國鐵路網從8000公里延長到13萬公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建設運營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管理經驗豐富的國家。

   據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到2020年,中國高速鐵路規(guī)模將達到3萬公里,到2025年,將達到3.8萬公里左右,遠期將達到4.5萬公里左右。屆時,高速鐵路將連接主要城市群,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覆蓋全國、以省會城市為支點覆蓋周邊的高速鐵路網,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至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交通圈。

   “武漢力量”助京張高鐵

   跨越北京重要水源地

   12日上午,京張高鐵全線鋪軌完成。這一重大工程背后,蘊藏著“武漢力量”。在漢“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承建了京張高鐵5標,全長16.21公里,含官廳水庫特大橋在內的特大、大中橋6座。

   全長9077米的官廳水庫特大橋是京張高鐵的控制性工程,其工程量相當龐大。僅基礎部分,全橋樁基就打了2505根,其中直接位于水庫內的水下樁有129根,加起來約12.4萬米,相當于14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大橋跨越的官廳水庫是北京的備用水源地、國家濕地公園、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的水源涵養(yǎng)地。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水源保護區(qū)建設規(guī)模巨大的橋梁,如何確保項目建設的綠色、環(huán)保、可行,顯得尤為重要。鐵四院監(jiān)理項目部聯合中鐵大橋局逐一攻克難關,顯著減少施工污染。第三方水質監(jiān)測數據顯示,施工期間官廳水庫水質無變化。

   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創(chuàng)造了三項“之最”:官廳水庫特大橋是國內首例適用于350公里時速有砟軌道高速鐵路的鋼桁梁橋;在跨越京藏高速公路和大秦鐵路(8.390, -0.09, -1.06%)時,采用連續(xù)梁墩頂轉體施工,墩頂轉體連續(xù)梁最大跨度128米、最大轉體重量8700噸,為目前國內最大跨度、最大噸位的高速鐵路墩頂轉體連續(xù)梁。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