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12、13、14、16號線開工啦!預計2022年竣工
2018-01-12
報料有獎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記者張艷麗攝影記者趙炎雄2018年1月10日上午,深圳軌道交通四期工程開工典禮在14號線四聯站隆重舉行。至此,全市軌道交通同期在建項目達到14個,同步在建里程高達275公里,標志著深圳軌道交通建設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
據了解,三期二階段建設工程6、8、10號線及延長線共計126公里線路正在火熱建設中,部分線路更是比原計劃提前完成既定節(jié)點目標,目前各線均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2020年陸續(xù)建成通車。而四期工程也將力爭于2022年竣工,屆時,深圳將形成15條運營線路、總長約57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體系。
深圳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guī)劃于2017年7月獲得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復,包括6號線支線、12、13、14和16號線,四期開通后,將進一步打通城市區(qū)位便捷通道。
深圳市地鐵四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推進城市發(fā)展、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大民生工程,5條線全長148.9公里、總投資約1345億元。四期工程的開工建設,對進一步優(yōu)化深圳城市空間布局,構建更加完善的軌道交通網絡,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軌道交通生活圈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不懈追求
技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深圳地鐵集團已有一套較成熟的建設管理體系,在技術、設備改進、創(chuàng)新等方面不斷與時俱進。結合四期線路部分區(qū)間工程,深圳地鐵將首次采用雙模盾構修建區(qū)間隧道,采用雙模盾構機,既增加了線路坡度的靈活性,又減少了地面工作井的設置,從而減少工程造價,方便后期運營。雙模盾構機既適應在土層中掘進,又適應在巖質地層中掘進,是一種適應性更廣的機械化施工方式。同時可豐富地鐵區(qū)間隧道設計方法,為類似工程提供寶貴的工程經驗。在軌道方面,四期工程將采用減振及減振降噪一體化設計技術,進一步減小地鐵運行時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在地鐵列車技術方面,對標發(fā)達國家地鐵線路,擬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tǒng)(FullyAutomaticOperation,簡稱FAO)。FAO系統(tǒng)是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的發(fā)展方向,目前我國此項技術尚處在起步階段,與國際差距較大,但軌道交通建設是百年工程,深圳地鐵在迎來四期大規(guī)模建設的同時,將全面推行自主化的全自動運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實施,有信心建設高水平的FAO系統(tǒng),此乃是深圳市軌道交通的首次應用。
此外,2017年8月,歷時兩年的深圳地鐵一期22列車大修項目正式竣工。34萬字的大修工藝標準、1338項物資采購、攻克數十項關鍵技術難題、2093件自主設計工裝、1247件板件自主維修、102項重大隱患整治等數據,體現了深圳地鐵作為國內第四家具備列車自主大修能力的軌道交通運營企業(yè),其國內領先的車輛架大修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鐵今年還首次革命性探索打造“車輛智慧運維系統(tǒng)”,運用先進傳感技術、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型信息化工具和智能化檢修設備,將人工智能與傳統(tǒng)檢修相結合,開展車輛全壽命周期管理,保證車輛安全可靠的運營狀態(tài)。
精致設計
功能與文化相融合
在車站設計方面,深圳地鐵注重文化融入,實現地鐵與周邊建筑景觀、人文景觀的和諧發(fā)展,打造人文地鐵、綠色地鐵。
地鐵14號線沿線的清水河車站結合羅湖區(qū)城市更新項目,統(tǒng)籌考慮整個片區(qū)發(fā)展,利用地鐵車站上部空間與地塊建筑完美融合,建成以軌道交通為中心的多功能復合的城市客廳,提供有復合價值的城市公共空間,實現軌道周邊用地開發(fā)價值最大化和城市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地鐵16號線選擇了大運北、龍平、雙龍、文化中心、坪山圍、田頭站等6座車站進行特色設計。其中大運北、田頭站,貼合文化氛圍,創(chuàng)新站型采用無柱拱頂車站;龍平站,利用規(guī)劃公園用地,結合環(huán)境及規(guī)劃打造園林車站;雙龍站,將軌道交通車站與公交非機動車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整合;文化中心站、坪山圍站,地鐵和周邊城市的無縫銜接,實現站城一體化。
此外,為充分考慮市民乘車的便利性,車站出入口、車站站廳至站臺均計劃設置雙向扶梯并保證每個車站道路兩側均設置垂直電梯,以保證老年乘客和拖拽行李的旅客更方便、安全搭乘地鐵。
四期地鐵線路小檔案:
6號線支線位于光明新區(qū)內,連接光明中心片區(qū)、光明北區(qū)、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支持光僑路、公常路走廊兩側發(fā)展,并且未來可與東莞1號線銜接,助力深莞一體化進程。線路起自6號線翠湖站(原名荔林站),終至公常路深莞邊界。線路全長6.13公里,設車站4座,其中地下車站3座,高架車站1座,最高設計速度120km/h。
12號線是自南向北串聯深圳市蛇口自貿區(qū)、南山中心區(qū)、寶安中心區(qū)、福永片區(qū)、大空港及會展片區(qū)的軌道交通骨干線路;是支撐深圳市西部發(fā)展軸帶建設,支撐前海(蛇口)自貿區(qū)、空港新城地區(qū)城市發(fā)展,緩解南山中心區(qū)、寶安中心區(qū)交通擁堵的普速線路。線路南起南山區(qū)左炮臺站,北至寶安區(qū)海上田園東站。線路全長40.54公里,采用地下敷設方式,設站33座,其中換乘站有18座,最高設計速度80km/h。
13號線是連接深圳灣口岸與公明的市域快線,線路跨南山區(qū)、寶安區(qū)、光明新區(qū),覆蓋中部偏西地區(qū)南北向交通需求走廊。建成后將極大的促進南北片區(qū)的交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深圳灣口岸人員的疏導作用,進一步緩解市區(qū)交通壓力。線路起自深圳灣口岸,止于上屋北站。線路全長22.4公里,全部為地下線,線路兩端均預留延伸條件。沿線設內湖全地下停車場,出入線與后海站接軌。設站16座,其中12座為換乘站,重要交通樞紐換乘站2座。本線路最高設計速度100km/h。
14號線西起福田區(qū)的崗廈北樞紐,東至坪山區(qū)沙田站,橫跨福田、羅湖、龍崗、坪山四個行政區(qū),并預留向惠州延伸條件,采用地下敷設方式,最高設計速度120km/h,線路全長50.3km,設站17座。
線路的建設將促進深圳中心區(qū)與東部組團間的快速聯系,支持深圳東進戰(zhàn)略實施和推動深圳一體化發(fā)展,遠期延伸至惠州,可實現惠州與深圳的快速聯系,支撐深惠一體化發(fā)展,加強珠三角東部都市圈區(qū)域融合,使龍崗區(qū)進入30分鐘交通圈,坪山進入40分鐘交通圈,深惠進入“1小時都市圈”。
16號線連接龍崗區(qū)、坪山區(qū),是深圳第一條位于城市外圍組團內部的區(qū)域骨干線,是東部組團內部普速線路,主要承擔集約土地利用、支撐城市空間結構、緩解交通壓力等功能,實現龍崗中心城與坪山區(qū)之間的快速聯系,同時帶動坪山區(qū)的發(fā)展。線路起于龍崗區(qū)3號線大運站西側,止于坪山區(qū)田心站。線路全長29.2公里,全線采用地下敷設方式,設站24座。最高設計速度8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