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吉林交通精彩展現(xiàn)。
高速公路穿群山、越溝壑、跨平川,在白山松水間蜿蜒迭起;
普通公路、農村公路密織成網(wǎng),串連起城市鄉(xiāng)村,致富之路在腳下延伸;
高鐵在鋼軌上飛馳,速度的夢想,造就著夢一樣的速度,吉林經濟社會發(fā)展動力無限;
飛機越過長白之巔,掠過松江兩岸,載著希望落在吉林振興發(fā)展的停機坪上,舉“翼”助推經濟騰飛。
……
陸空縱橫,四通八達,優(yōu)美的線條在吉林大地上交織成網(wǎng)。吉林,跨入大交通時代。
高速公路——條條大路挺起振興脊梁
【核心提示】補齊短板、強勢帶動,當好國民經濟發(fā)展“先行官”。
“十二五”時期,吉林省把高速公路這一短板作為最大發(fā)展空間,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服務穩(wěn)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29公里。
【鏡頭】2015年11月30日,在集雙高速公路通化至梅河口段梅河口南收費站入口處,從工作人員將通行卡發(fā)放到司機手中,汽車駛入高速的那一刻起,意味著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2629公里。
這是2015年最后一條通車的高速公路,通車后將連通通化至沈陽、通化至丹東、吉林至草市等高速公路,實現(xiàn)長春與通化市、梅河口市、柳河縣高速公路相連,以省會長春市為中心連接主要地市的高速公路輻射網(wǎng)基本成形,為加快推動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有效促進區(qū)域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旅游業(yè)發(fā)展和多種產業(yè)深度融合,提供了堅強的交通運輸保障。
【亮點】面對全省經濟下行壓力,我省交通行業(yè)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服務穩(wěn)增長和老工業(yè)基地振興的重大使命,集中力量推進以國家高速網(wǎng)為重點的省際通道建設。
2015年,全省共安排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1個共1131公里。其中,長春至四平改擴建工程、靖宇至松江河、長深高速大嶺至雙遼段、通化至梅河口高速公路已相繼建成通車,通車里程281公里。
截至目前,全省8個市(州)和80%的縣(市)通高速公路,主要經濟路線長春至四平8車道高速公路和重要旅游干線長春至長白山景區(qū)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累計貫通5條省際高速通道,打通10個省際高速出口,中部地區(qū)高速公路網(wǎng)基本建成。
農村公路——平坦村路致富一方百姓
【核心提示】農村,因路而變化;發(fā)展,因路而提速。
“十二五”期間,我省農村公路新改建1.9萬公里,新增427個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制村通暢率達到99.9%。農村社區(qū)人居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為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支撐,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良好基矗
【鏡頭】在德惠市布海鎮(zhèn)吉家村,遍地的瓜菜大棚讓去過那里的人印象深刻,這些大棚多依村路而建。在四通八達的村路上,農用車往來穿梭,村民們忙碌其中,農民致富的“中國夢”因便捷的交通而成為現(xiàn)實。
如今,車輛在農村暢行無阻,大型自動灌溉設備也引入村里,農民開啟了旱澇保收的現(xiàn)代化步伐。一些種植規(guī)模較大的農戶更是購買了大型運輸車,把自家瓜菜和本地特產運輸?shù)饺珖鞯亍?br />
【亮點】對于廣大農村來說,公路就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一條條整潔平坦的公路讓農民兄弟出門有路、抬腳上車。
圍繞為農業(yè)現(xiàn)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支撐,我省突出貧困地區(qū)經濟路線和城鎮(zhèn)化的需求,重點支持建制村通暢、老舊油路和危橋改造,推動村至村、村至較大自然屯之間的公路建設。
2015年,全年投資18.5億元,新改建水泥(瀝青)路2550公里。目前,全省城鎮(zhèn)與行政村之間基本通水泥(瀝青)路,便捷的運輸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更帶動了農村多種經營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調整。
鐵路——高速鐵路拉動地方經濟
【核心提示】縱連南北、橫貫東西,大十字軸快速鐵路主干基本形成。哈大、長吉、吉琿客運專線的開通運營,讓人們感受到同城時代的便捷。吉林省與國內及省內各市縣時空距離的縮短,更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帶動沿線地方經濟發(fā)展。目前,我省鐵路已基本形成以哈大琿烏大十字軸快速鐵路為主干,布局合理、連接順暢、高水平高等級的鐵路網(wǎng)絡。
【鏡頭】2015年9月20日,一聲汽笛長鳴,C1012次和諧號列車緩緩駛出琿春站,目的地長春。被譽為“東北最美高鐵”的長琿城際鐵路(吉林至琿春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我省長吉圖區(qū)域進入了“高鐵時代”。
長琿城際鐵路是我省“十二五”規(guī)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分為長春至吉林段和吉林至琿春段。長吉城際鐵路于2010年通車。此次通車的吉林至琿春段全長360公里,途經吉林、蛟河、敦化、安圖、延吉、圖們、琿春等城市以及松花湖、紅葉谷、鏡泊湖、長白山和有著“一眼望三國”之稱的防川等景區(qū),被譽為“東北最美高鐵”。
長琿城際鐵路的全線開通,使長春至延吉的旅客列車通行時間由過去的7小時縮短為2小時左右?,q春告別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
【亮點】“十二五”以來,全省鐵路取得成績亮點頻現(xiàn)。哈大客專、長吉客專、吉琿客專、通化至灌水、和龍至南坪、松原至陶賴昭、靖宇至松江河、遼源至長春、鄭家屯至滿漢營擴能等項目相繼竣工通車。
在建的長春至白城、白城至鎮(zhèn)西、通遼至四平、長春至西巴彥花、長春鐵路綜合貨場,以及2015年年底前開工的平齊電氣化改造、通讓電氣化改造、吉林鐵路樞紐西環(huán)線等項目,正按計劃有序實施。新建成的長春西站、長春站改擴建、吉林站等鐵路客運站,極大地提升了長春、吉林兩大城市在全國路網(wǎng)中的交通樞紐地位。
航空——“一主多輔”格局雛貌漸成
【核心提示】筑巢引鳳,舉“翼”助推吉林經濟騰飛。
“一主多輔”機場格局的初步形成,使得我省航空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成為加快實現(xiàn)吉林新一輪振興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進一步優(yōu)化機場布局,推進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吉林省邁入公路、鐵路和航空并行的立體交通時代。
【鏡頭】2014年6月18日,隨著長春飛來的首航航班CZ6517空客A320飛機平穩(wěn)降落在通化機場的跑道上,我省“一主多輔”機場格局中的第三座支線機場——通化機場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一條“空中走廊”,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飛機??奎c。隨著機場通航、立體化交通格局的形成,通化已融入更大范圍的旅游發(fā)展環(huán)境中,并在“環(huán)長白山生態(tài)旅游經濟圈”扮演著重要角色。
【亮點】2013年12月,延吉機場改擴建、長白山機場站坪擴建工程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4年6月,通化機場通航并相繼開通了通化至北京、上海、廣州、大連航線;
2015年6月,新建松原民用機場工程項目開工建設;
2015年7月,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項目開工建設;
2015年11月,新建白城民用機場工程項目竣工。
一個個的時間節(jié)點,彰顯出為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責任與擔當。以省會長春為主,延吉、長白山旅游機嘗通化、白城、松原、琿春機場為輔的“一主多輔”機場格局,逐步擴大的覆蓋和輻射區(qū)域,成為吉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有力引擎。
大時代呼喚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發(fā)展。發(fā)展迅速的吉林交通縮短著時間與距離的長度,更縮短著我省振興發(fā)展的進程,吉林的美好明天,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