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16董永七仙女文化旅游節(jié)”在鹽城東臺西溪旅游文化景區(qū)舉行。當天,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數(shù)萬人。
73歲的夏祖照老先生是從浙江臺州趕來東臺西溪參加活動的。在品鑒西溪美景、美食之余,他沒想到的是,在東臺西溪竟然有座純正的糯米磚砌拱橋。“80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夏祖照從事古橋研究已幾十年,他驚嘆古人匠心獨運的同時,更感慨不虛此行!
在西溪景區(qū),古橋古寺古塔隨處可見,為何都保存完好?東臺西溪旅游文化景區(qū)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現(xiàn)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古代元素充分地保護開發(fā),并與現(xiàn)代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西溪獨有的旅游文化。
古老之橋
“糯米古橋”引來老專家驚嘆
夏祖照所說的“糯米古橋”名叫通圣橋,位于東臺西溪景區(qū)宋城,建于南宋120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F(xiàn)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通圣橋橋身呈現(xiàn)青灰色,建筑精細,樸實無華,雖然幾經滄桑,但原貌至今未變。
“我研究古橋幾十年了,第一次見到這種橋。”夏祖照表情激動,不停比畫著手勢,向記者講解著橋的構造。夏祖照退休前在浙江交通系統(tǒng)工作,是中國古橋研究委員會委員。
本來是來參加董永七仙女文化旅游節(jié)的,居然有意外發(fā)現(xiàn)。出于職業(yè)習慣,夏祖照直奔古橋。“這是純磚拱橋。”夏老興奮地說,欄桿、橋面、拱圈、側墻都是磚頭制成,“東臺沒有山,石料稀缺,并且古時難運送,所以古代應該有很多橋都是磚頭制成。”
讓夏老驚訝的是,拱圈只用了一層磚加固。“說明這磚質量絕對好,好磚頭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夏老在仔細查驗后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這座橋建造時用煮熟的糯米與石灰攪和在一起,然后再灌到磚頭縫隙中。這些白色的痕跡都是糯米汁的混合物。”
為何能保存800多年?“別小看糯米,它的黏合能力非常強,這種工藝叫糯米灰漿,是中國古人的一大發(fā)明。”夏祖照分析說,磚頭縫隙中使用這種灰漿,使得橋身堅硬無比。
狀元之橋
考試前學生要跨“狀元”古橋
“這座橋又稱通廟橋,橫跨晏溪河,是一座單拱磚型橋。”住在橋旁邊的居民信口拈來。據(jù)史料記載,通圣橋位于東臺西溪泰山護國禪寺門前,橋高6.2米,跨度25米,寬度中間為5.3米,兩側稍寬5.5米。
夏祖照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此橋歷經宋、元、明、清數(shù)代,而且全磚的“糯米”拱橋很少見,“無數(shù)戰(zhàn)爭,歲月的侵蝕,還能如此完好,讓我大開眼界。”
“狀元騎馬過橋了!”隨著一聲鑼鼓,作為2016董永七仙女文化旅游節(jié)的旅游項目之一狀元跨馬巡街正式經過通圣橋。據(jù)介紹,在西溪眾多古建筑中,通圣橋是西溪建造最早的橋梁之一,為景觀最佳的名橋。
在西溪當?shù)赝ㄊ蜻€被稱為有名的“狀元橋”。“古時候只要有人參加科舉考試,必須要從橋上走一走,許多人也因此考中。”西溪當?shù)卮迕裾f。
雖然這些流傳下來的故事無從考證,但良好的愿望直到千年之后,老百姓仍然愿意相信。于是每逢中考、高考之際,本地甚至外地的學生,都會慕名來這座橋上走一次,“必須昂首挺胸大踏步向前,不能回走,寓意著順利通過了狀元之橋,以求金榜題名。”時代千變萬化,但村民們的信仰千年未變。
現(xiàn)代快報記者發(fā)現(xiàn),如今在通圣橋兩邊新建了建筑造型與規(guī)模大小一樣的通賢橋和通善橋。“行人車輛從通圣橋兩邊過通賢橋、通善橋,以科學地保護古橋通圣橋。”新舊三橋如同“三胞胎”,被人們稱為“西溪泰山寺門前三橋”。除了通圣橋,明朝的八字橋也吸引了許多游客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