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民和采棉工坐上動車去掙錢
2015-09-15 
        青海新聞網(wǎng)訊9月9日10時48分,伴隨著一聲汽笛的長鳴,搭載609名民和采棉工的D9989次列車從高鐵民和南站出發(fā),向新疆天山腳下的銀海棉田呼嘯而去。

        這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首次采用高鐵動車輸送赴疆采棉工,與往年的普通棉農(nóng)專列相比,民和至烏魯木齊的行車時間從30多個小時一下子縮短至10個小時。一些采棉工還開玩笑地說,往年赴疆采棉,在火車上有的是睡覺時間,今年就不一樣了,坐上動車,上午乘車晚上到。

        自去年蘭新高鐵全線通車以來,不僅把民和縣帶進了高鐵新時代,就連赴疆采棉的群眾也乘坐高鐵到天山腳下的銀海棉田去“淘金”。這在民和赴疆采棉歷史上是一次跨越。

        9月9日上午,民和縣在高鐵民和南站舉行了首批赴疆采棉群眾歡送儀式,高鐵動車也首次迎來了赴疆采棉工。當(dāng)日上午,D9989次高速列車首次將609名采棉工送到天山腳下的銀海棉田。

        早上8點鐘,記者趕到高鐵民和南站時,站前廣場上人頭攢動。給家里打電話的、用手機拍照留念的、核對車票的、檢查行李包的…………給嶄新的廣場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在采棉隊伍中,既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也有年逾花甲的老人,幾個采棉工笑著說,他們今天乘坐動車去新疆,一方面是采棉掙錢,另一方面體驗一下乘坐動車的感覺。來自民和縣隆治鄉(xiāng)前山村的趙鳳英老人今年已經(jīng)65歲了,她滿頭銀發(fā),但精神矍鑠。她說,今年是第一次去新疆采棉花,聽說是乘坐新式列車,車速很快,想享受一下。

        對今年的赴疆采棉,無論是勞務(wù)經(jīng)紀人,還是采棉群眾,都似乎有足夠的信心。甘溝鄉(xiāng)峽門村勞務(wù)經(jīng)紀人張全壽告訴記者,他已有12年的采棉歷史,去年帶出去的十多人人均收入5000多元,收入最高的達到1萬余元,今年帶出了十五六人,估計收入也不差。

        民和縣自2004年開展“金秋采棉”以來,采棉人數(shù)、采棉收入逐年持續(xù)增長。截至2014年,該縣累計向新疆地區(qū)輸送采棉群眾28.25萬人次,實現(xiàn)采棉收入9.76億元。

        現(xiàn)如今,“金秋采棉”已經(jīng)成為我省季節(jié)性勞務(wù)輸出的響亮品牌,也是民和農(nóng)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通道。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