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古橋-長樂三溪村
2013-07-30 來源:長樂論壇

  三溪也叫鼎溪。上游叫潼溪,建有庫容達千萬方的三溪水庫,下游分為北、南兩溪,北溪又名祠堂溪,南溪又名街當溪,村名也因三溪匯聚而得名。南北雙溪有唐宋以來所建石橋5座,分別名為:大橋、平橋、小橋、當橋和下橋。現(xiàn)保存完好。對于研究宋代橋梁建筑及交通史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9年,三溪村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7月28曰,筆者探訪了三溪古石橋隨拍供朋友觀賞。

  
 
  

  上圖均為大橋.橋長30米,寬2.6米,墩高4.4米,石構。橋面石板刻有“宋宣和己巳、咸淳己巳秋重修”。橋欄缺損,保留宋代橋梁風格,是研究古代橋梁建筑的珍貴文物.1986年4月29日,此橋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圖均為平橋.建于宋淳熙十年,為三墩四孔石構梁橋。全長33米,寬1.68米。船型橋墩,各孔間橫架石梁,梁長6米,寬0.64米,厚0.34米,石板有字與新橋隔壁。

  

  上圖均為首橋.建于宋代、明萬歷年重修,坐落三溪之首,故名石構橋,高3.2米,長8.3米,寬1.75米,梁石厚0.4米,橋梁石長9米。橋頭有一株古老榕樹,旁邊立著數(shù)塊記明清代重修的功徳碑,碑上還刻有水利公約。

  
 
  
 
  

  上圖為下橋,又稱夏橋,坐落在三溪中街。有2個橋墩,13條石大梁.溪旁保存著宋二難碑(北宋祥符元年,潘循、潘衢兄弟同登姚曄榜進士,故改其鄉(xiāng)名安時為二難里),元代鄉(xiāng)人為避戰(zhàn)亂,將"二難碑"沉入溪中,1985年"二難碑"重現(xiàn),現(xiàn)復立橋旁。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