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雙鬢多年作雪 寸心至老如丹
2012-09-19 來源:中華鐵道網(wǎng)
中華鐵道網(wǎng) 售票員、服務員、貨運員、調車員、扳道員、守車整備員、副站長、哈爾濱局運輸處處長、常務副局長、局長、鐵道部運輸局局長、總調度長、總工程師、中國地方鐵路協(xié)會會長……5年的北方交大鐵路運營管理專業(yè)學習經歷,21年的鐵路一線基層工作經歷,27年的鐵路運營管理工作經歷……在采訪華老之前,當我一想到這一長串的崗位和數(shù)字,心里是一種夾雜著尊敬、壓力和敬畏的復雜感受。52年對鐵路的浸染,47年的鐵路職業(yè)生涯,對一個人的一生而言意味著什么?如果要抒寫改革開放三十年鐵路事業(yè)的巨大變化和成就,我想,華老可能是最合適的人選。而當我見到華老時,華老那洪亮的聲音、開懷的大笑、不拘細節(jié)的和藹言談在頃刻間把我心中所有的忐忑感和慎小慎微統(tǒng)統(tǒng)化為烏有。采訪就是這樣在沉思、在辯駁、在討論中開始了……

  1、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鐵路事業(yè)跨越式蓬勃發(fā)展的三十年。三十年前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正是從打開鐵路系統(tǒng)的運輸僵局開始啟動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改革。三十年來,我國鐵路的發(fā)展可謂日新月異,鐵路建設的成就數(shù)不勝數(shù),作為一名“老鐵路”,我們想請您談一談這30年來鐵路在您眼里的巨大變化都有哪些?哪些是您當初想都不敢想的?

  答: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鐵路事業(yè)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四個字來形容毫不過分。通過以下幾組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可以說明問題: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列車的最高時速是60公里,現(xiàn)在我們動車組最快的運營時速是350公里,增長了近6倍;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貨車最大載重是3000噸,現(xiàn)在是重載兩萬噸,增長了近7倍;我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從1978年的5.17萬公里增長到2007年的7.8萬公里,增長了50.9%;鐵路旅客發(fā)送量從1978年的8.15億人增長到2007年的13.57億人,增長了66.5%;貨物發(fā)送量從11.01億噸增長到31.42億噸,增長1.6倍;我國鐵路以占世界鐵路6%的營業(yè)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運輸效率多年居世界第一。

  另外,我再拿兩個最能代表我國鐵路事業(yè)發(fā)展的標志性高速鐵路來談,CRH3型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運行試驗中創(chuàng)出394.3公里的時速,這也是目前世界運營鐵路的最高速度。同時,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了世界高速鐵路的行列;而京滬高鐵的建設,可以這么說,一次性投資這么大,里程這么長的高速鐵路,在世界鐵路史上也是當今絕無僅有的。在國外,沒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建不成高速,因為土地的私有制等問題會大大影響辦事效率;國外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有力量同時建造兩條高速鐵路的,而在我國,這些都可以辦到,這也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我們去西歐考察的時候,看到人家的高速鐵路、機車,心里泛起的仿佛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羨慕。我心里想,什么時候我們國家才能有自己的高速鐵路??!看看今天我們國家在鐵路事業(yè)上取得的這些成就,這在當初都是我不可想象的。當前,我國鐵路的運能與運量盡管還存在一些矛盾,但隨著國力的增長,國家對鐵路事業(yè)的大筆投資,鐵路的運輸能力還是在迅速地提高的,尤其是最近的幾年,可以說我國的鐵路事業(yè)已經進入了一個跨越式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2、改革開放30年鐵路所獲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同時這些成績的取得也是來之不易的,請您談談這方面的切身感受。

  答:實事求是地說,30年來鐵路事業(yè)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鐵道部各屆黨組強有力的執(zhí)行力和廣大鐵路系統(tǒng)干部職工的艱苦奮斗。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它的特殊性有時候甚至超越了交通方式、交通工具的范疇。在重要問題的決策上,鐵道部充分發(fā)揚了集思廣益、民主集中的黨的優(yōu)良政治傳統(tǒng)。敢于開放胸襟容納不同意見,任何一個重要決策的出臺都是在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認真聽取了廣泛意見的前提下出臺的。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鐵路面貌的巨變突出地反映在高速鐵路上。我國高速鐵路的從無到有,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chuàng)新,用幾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资甑穆烦?,這一點尤其讓我這個老鐵路人深為感觸和自豪。高速鐵路技術盡管發(fā)源于西方,但我國的高速鐵路應立足于發(fā)展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認識。雖然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高速鐵路三四十年的歷史,我國搞高速鐵路的時間不長,但西方成熟先進的技術經過我們積極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之后,國產化程度已經越來越高。跑出世界第一速度的京津高鐵,我們的國產化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將來建成的京滬高鐵,國產化率將達到百分之百。在高速鐵路技術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已經邁入了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在某些方面我們甚至有了引領世界的“中國標準”。印度和俄羅斯的高鐵技術就準備從我們中國引進。

  3、您從一名大學生分配到基層工作做起,歷任哈爾濱局局長、運輸局局長、總調度長、總工程師、中國地方鐵路協(xié)會會長,在您幾十年的鐵路職業(yè)生涯中,給您感觸最深的是哪幾件事?為什么?

  答:工作幾十年了,當然感觸的事情很多。我就談感觸最深的兩點吧:一是國家對人才問題的重視。這一點我自己是受益者,也有著切身的體會。我是1956年進入北方交通大學運營管理專業(yè)學習,61年畢業(yè)。之后分配到哈爾濱一個叫“一面坡”的小站工作。在基層做了21年的工作,我當過售票員、服務員、貨運員、調車員、扳道員、守車整備員等等,可以說,基層的工作我?guī)缀醵几蛇^,這為我以后走上領導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極“左”的意識形態(tài)打破后,我走上了管理的工作崗位,先做哈爾濱局運輸處處長、常務副局長、局長。1989年調到鐵道部,剛開始任運輸局局長、之后是總調度長、總工程師、地方鐵路協(xié)會會長??梢哉f,從我做管理工作開始,在每一個崗位上,每年上級領導都安排專門的時間有意識地給予培訓,這一點,我自己受益匪淺。我認為,人才問題是黨中央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體現(xiàn)在鐵路事業(yè)上,就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人才政策在鐵道部得到了有效的具體地貫徹、落實和實施。你看,我從一名基層的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長為鐵道部一些崗位上的領導,沒有黨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yǎng),那是不可想象的。通過我的經歷,的的確確體現(xiàn)了黨對人才問題的重視。另外,在這里我想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說一點。從我本人來說,不是什么特殊人才。但我感覺,理工科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必須先到基層去鍛煉,工作能力才能提升起來,必須到基層去了解生產建設等實際情況,有了足夠的基層工作經驗,然后才能做管理上的工作。不然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事情抓不住關鍵,問題說不到點子上,人家不愛聽,工作就做不好。

  第二個令我深有感觸的問題就是新線建設。奮戰(zhàn)在新線建設前線的鐵路人都明白,新線建設和當前的運輸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很多線路都是在既有線鐵路旁邊修建復線,而這對既有線路運輸?shù)母蓴_非常大,我們?yōu)榇丝朔瞬簧倮щy,在既沒有影響現(xiàn)有線路運輸運量,也沒有耽誤新線建設速度的前提下完成了鐵道部下達的建設目標,在這方面我們付出了很多。當然,在鐵路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戰(zhàn)勝困難就是了。

  4、三十年來,各經濟領域由計劃到市場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相當深入和成熟,而鐵路系統(tǒng)卻一直保留著“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對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和路情而言,目前的這種管理模式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陷?在您看來,鐵路系統(tǒng)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在哪里?

  答:這也是長久以來的一個焦點問題了。我認為,首先我們做任何工作應該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千萬不能脫離實際和我國的具體國情來盲目地談“改革”,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對目前鐵道部“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我認為起碼目前是合理的,是適應我國現(xiàn)階段的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其優(yōu)勢大于缺陷,優(yōu)勢是占主要方面的。因為鐵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yè),現(xiàn)階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仍然是國家福利的體現(xiàn)。如果完全市場化了,每年免費運送新兵、學生票半價、全國糧食運送等國家重要戰(zhàn)略任務的執(zhí)行將毫無疑問受到影響。我認為鐵路最終是要進行徹底的市場化的,但這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其次,社會上對鐵路系統(tǒng)改革的呼聲很高,其實鐵道部的改革一直在積極主動地進行,而且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放以來鐵道部在涉及產權改革、投融資改革、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定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不然我國鐵路事業(yè)不會有今天這樣跨越式發(fā)展的大好局面。根據(jù)關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對鐵路體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指出,考慮到我國鐵路建設和管理的特殊性,決定保留鐵道部,同時要繼續(xù)推進鐵路改革。總之,鐵路改革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的國情和路情使得中國鐵路改革更具有其特殊的復雜性,我們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

  5、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的鐵路事業(yè)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也不可否認,與西方日韓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現(xiàn)有鐵路里程只占世界鐵路總里程的6%,人均鐵路長度僅為5.5厘米,卻完成著世界鐵路近25%的工作量,貨運量、客運周轉量、運輸密度均居世界第一。鐵路運輸?shù)墓┬杳芗械伢w現(xiàn)在一年一度的“春運”時期,目前,歲末將近,“春運”這一在中國特殊國情下的民生問題又將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在您看來,按照我國目前的鐵路建設規(guī)劃,什么時候我國的“春運”難題能夠得到緩解?解決“春運”難題的突破口在哪幾個方面?

  答:現(xiàn)實地說,“春運”問題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徹底的解決。“春運”問題不是一個片面的交通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在我國經濟發(fā)展轉型期,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階段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首先大家要明白,“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現(xiàn)象并不是我國鐵路交通落后的表現(xiàn)。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也產生過類似的現(xiàn)象。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可能把春運作為一個運輸?shù)臈l件據(jù)此來進行鐵路建設。而在最近的幾年,我們注意到,外出人員流動的情況已經和以前的人員流動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員在外面學到了經驗和技術之后帶回家鄉(xiāng),助力于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經濟的發(fā)展。他們在家鄉(xiāng)扎下根來,由外出流動人員變成了在家務工和創(chuàng)業(yè)的人員。相信隨著邊緣地區(qū)經濟的逐步發(fā)展,外出流動打工人員的數(shù)量也會越來越少的。

  事實上,每年春運,我們的鐵路、公路、海運、航運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保障旅客安全、盡早返鄉(xiāng)。在我任鐵道部運輸局局長期間,連著五六年我都要去廣東組織春運。京廣線最繁忙的時候,雖然一趟貨車不開,專開客車,但依然滿足不了運送旅客的需要。當時的情景可以說“目不忍睹”,一趟車開完,站臺上因乘客擁擠而丟下的鞋子能揀一大筐。到1997、1998年,我們在春運的高峰期還在用大篷車也就是俗稱的“悶罐車”運送旅客。而現(xiàn)在,隨著我國鐵路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盡管在“春運”這樣的特殊期運能與運量的矛盾依然突出,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現(xiàn)象已經在逐步地和我們的旅客、和我們的鐵路告別了。相信隨著我國鐵路事業(yè)的高歌猛進和國民經濟的逐漸平衡式發(fā)展,這個問題的受關注度會越來越小。

  6、當前,從美國到中國,從金融領域到實體經濟,經濟寒冬的呼嘯聲正在愈刮愈烈,為了刺激內需,保持經濟平穩(wěn)增長,國家加大了對包括鐵路在內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力度。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復的鐵路投資額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2萬億元。在當前經濟不景、增長乏力的危機面前,2萬億元的巨額投資對于我國鐵路事業(yè)及全國經濟的發(fā)展有著什么樣的特殊意義?請您談談。

  答: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為我們應對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如果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家采取的是以公路基建投資為主拉動內需,那這一次明顯是以鐵路投資為主??胯F路拉動內需有兩個明顯的積極效應:第一是對于各經濟領域的積極影響。由于鐵路投資大、產業(yè)鏈長的特點,國家對鐵路的投資,不僅可以加快完善鐵路路網(wǎng),還會對鋼鐵、水泥、機械、有色金屬、電子電器等行業(yè)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舉例來說,根據(jù)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鐵路發(fā)展規(guī)劃,2009年,鐵路計劃完成6000億元的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這一規(guī)模的投資,需用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這些將直接帶動相關行業(yè)的投資和發(fā)展;第二,一定程度上解決經濟衰退期的就業(yè)問題。鐵路建設將直接提供150多萬個就業(yè)機會,這并不包括鐵路系統(tǒng)的職工,僅一條京滬高鐵,施工人數(shù)就達10萬余人。而通過帶動其它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間接提供的就業(yè)崗位就多達600萬個。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家實施了積極財政政策,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當前,國家很明顯是把鐵路建設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刺激內需的“火車頭”。鐵路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戰(zhàn)略工程,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可以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這次金融危機,客觀上也是鐵路的黃金發(fā)展期。 

  

  臨近2008年歲末,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北京原本清冷的冬天又多了幾分冷清。在回來的路上,出租車司機還在跟我抱怨著金融危機對他生意的影響。但是,華老對我國鐵路事業(yè)三十年巨變飽含深情的回顧和溢于言表的自豪深深地感染著我們,同時也使我們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充滿了來自心底的溫暖和力量。是的,改革和發(fā)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有了象華老這樣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的勞動者,我們的鐵路,我們的國家才有了今天令世人側目的面貌。三十年鐵路事業(yè)的巨大變化,也正是祖國三十年巨變的縮影。在即將告別令中國人充滿了哀傷和光榮的2008之際,我們僅以此文奉獻給所有關注中國鐵路、關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人們。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