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午后。
85歲的阿婆,戴著絨線帽,系著圍裙,拎著草籃子,微弓著背,正蹣跚著腳步,走下這座清代的石梁橋。
阿婆眼力尚好,聽力正常,稍加寒喧之后,阿婆也低聲細語地跟我們嘮叨起家常。問起家境,她也總是平心靜氣地回答著,說起老橋,阿婆就提到了這幾個字:慢慢的衰敗了。那語氣像是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經(jīng)歷,閱盡了人間世態(tài),得以最終的一句歸納。
阿婆身后的老橋,叫聚寶橋,由陽山石、青石、花崗巖石混砌而成。橋身基本完整,只是橋面的扶欄局部破損而且還有修整的痕跡,僅剩的兩個欄桿毅然矗立著,像是兩個護橋?qū)④?,挺立在乍暖還寒的春風(fēng)里,把守著古橋的平安。橋沿一處探頭上的石鈕,維系著百余年來船體和船民的身家性命,橋面的石梁和南北兩坡的石階,長年磨損,已顯光滑平整。石條上布滿青苔,臺階上雜草叢生。碧樹掩映下,細碎的小花點綴著老橋,為老橋滄桑、斑駁的容顏上平添了些許活力。枝椏在清風(fēng)里自在地搖曳著,光影灑落在橋背上,也讓老橋在河水的明滅閃爍中蕩漾開來,仿佛就要把你帶入迷幻的仙境,又或許是遙遠的未來。
等回過神來,阿婆已經(jīng)靜坐在自家屋門口,那老屋也很有年代了,都快接近阿婆的年齡了吧,同樣是破敗、斑剝的墻體和結(jié)構(gòu),色調(diào)和風(fēng)格與老橋渾然一體,相互依托,互相陪伴。阿婆端坐在竹椅上,少許銀發(fā)已無法遮掩突起的青筋和滿臉的皺紋,瞇著的雙眼蒙著一薄層水,微泛著老橋的身影,忽隱忽現(xiàn)···
聚寶橋,位于江蘇宜興市新莊街道辦事處唐角石橋頭村。該橋重建于清代,橋面石梁板上刻有“重建聚寶橋”的字樣。為單孔石梁橋,南北向,北偏東32度。橋通長 13.6米,中寬1.68米,靜跨3.55米。北坡長4.3米,上堍寬2.3米,下堍寬2.75米,有臺階11級,南坡長4.4米,上堍寬2.48米,下堍寬3.5米,有臺階13級。橋面存有部分欄桿,高0.55米。橋身由陽山石、青石、花崗巖石混砌而成。
2003年3月19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控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