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洞大橋
提名辭
把海珠與芳村連在一起,擔負著兩地之間主要的交通運輸,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廣州市跨江大橋中技術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一座雙塔雙索面復合斜拉橋。
索引
以當?shù)氐拿謥砻?地處芳村白鶴洞)的鶴洞大橋是跨越珠江后航道,連接海珠區(qū)與芳村區(qū)的主要交通樞紐工程,東側連接海珠區(qū)的昌崗路,西側連接荔灣區(qū)的鶴洞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廣州市跨江大橋中技術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一座雙塔雙索面復合斜拉橋。如今,大橋老化問題嚴重及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卻考驗著廣州這座城市的公共領域執(zhí)政能力。
唯心
橋上江湖事
在傳統(tǒng)教育下長大的一代,總免不了接受主流橋文化的“熏陶”。關于橋,一方面是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好愛情,另一方面則是小學課本上南京長江大橋、盧溝橋等關于革命與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如果以此界定橋的范疇,那么廣州的鶴洞大橋應該被排除在外。一來沒有海珠橋可以與革命戰(zhàn)爭沾染的光榮歷史,二來不適合行人,更別提有膾炙人口的“風流韻事”。
但是從交通功能與城市形象的角度出發(fā),不得不說鶴洞大橋仍然是主流橋文化的產(chǎn)物。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鶴洞大橋攤上廣州城市的轉型大潮,不但解決了芳村與海珠區(qū)之間百年的交通聯(lián)系問題,更是作為一項重點形象工程被帶入了公眾的視野。技術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藝最復雜……帶著一系列的技術革新使命,鶴洞大橋轟轟烈烈地建立起來。只是沒想到,十年后,大橋的迅速老化以及無休止的維修卻把我們帶入一個更加深不可測的江湖。
在橋上的江湖恩怨之中,與去年廣州城亞運工程的擾民事件頗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一座城中政府與民眾的博弈關系。有人問:是城市面子重要還是人民生命安全重要?為什么12座D級“病”橋要爭取在亞運前大修完畢,如果不是亞運會,“病”橋是不是要繼續(xù)“病”下去?說是江湖,當中也還包括更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在橋的工程投標中,一個普通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預計發(fā)包價4370萬元,有283家單位投標。而當初海珠橋喊了5年要動“手術”,卻一直征不到“主刀者”?
如今我們看到為城市改造整體戰(zhàn)略部署而實施的“光亮工程”已經(jīng)完成,鶴洞大橋有幸成為一部分。夜幕降臨,在離鶴洞大橋更遠處,桑拿洗浴的霓虹燈光也開始裝點廣州城市的另一番天地:那又是一個不同于橋上江湖的江湖。
在橋上與橋之外嘆生活,是兩種不同的江湖情懷。而從一座橋看一個城市的公共領域問題,“革命理想主義”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業(yè)已過時。在這里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劉小楓在比較語錄教誨與《金薔薇》中寫道:理想主義的土壤已然重新耕耘,我們已經(jīng)開始傾近怕和愛的生活。
現(xiàn)場傳真
裝點廣州門面又展示草根生活
不可否認,只要以珠江水系為中心,珠江上的任何一座橋都受制于這個城市與水系的空間格局,因此在廣州我們可以套用“門臉”與“腹地”的空間類比,把橋分為東中西三類,而在白鵝潭以下,除了那條看不見的小腸——— 芳村隧道外,鶴洞大橋就是珠江上一座最重要的過江“主腸道”。它既承擔著海珠區(qū)與芳村交通上的緊密聯(lián)系,裝點著廣州的城市門面,也深藏著與光鮮亮麗城市生活不同的另一面。
鶴洞橋底 廣州城底層人的生活
冷空氣剛剛過境,春節(jié)后的一個下午。在鶴洞大橋與昌崗路的交接處,年輕的搬運工迫不及待地穿起了短袖衫,橋下角處正在鋪新磚,他把磚塊一箱箱地搬往施工地點。右邊的人行道站點,兩側的交通協(xié)警正繁忙地吹口哨指揮路人過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協(xié)警告訴記者,因為臨近下班時間,此處接近培英中學、廣鋼集團、廣州糖尿病醫(yī)院,人流量相對較多。
沿著大橋橋底的西邊走,旁邊兩側的店鋪多為汽車修理廠、票務小賣部、垃圾回收站等,雜亂而安逸。附近工廠刺耳的機器聲在不停地響,一位三十出頭的婦女和幾個玩耍的小孩坐在出租腳架機、切割機的檔口里,圍著21英寸的舊彩電看著臺灣家庭倫理劇。或許大年剛過,鶴洞肉菜市場里四層樓空蕩蕩,窗外多半貼著大號字體“出租”二字。而市場門口則擺滿了很多顏色各異的陶瓷,遠處看時,還以為是堆積著荒廢物,攤主正和七八個人圍成一團玩牌。
收購廢品的小王習慣性在石化廠的院子門口下車,從口袋里掏出紅雙喜遞給院子大門的保安。他說話有點靦腆,走路有點瘸,附近的人說他出過車禍,每天騎著小三輪車到大橋底下附近工廠和宿舍收廢品是他的主要生活。在離院子門口50米處賣餅干年貨的老板是一位老奶奶,據(jù)說已經(jīng)七十多歲,她一邊賣東西一邊介紹,路過的小居民都跟她很熟,經(jīng)常會在她的攤檔上買點東西。“平時賣點別的,年后改為賣餅干,正規(guī)廠的,包裝都很靚、很喜氣……”雖然上了年紀,但是老奶奶說話很大聲,她急速地向記者推銷她的餅干。
對于江西小伙小軍而言,這個橋底下的小世界就是他享受“羅曼蒂克”的小公園。據(jù)了解,比他小兩歲的女朋友是湖南人,今天剛從老家過年回來,小軍春節(jié)留守在工廠值班,今天他們倆買了玫瑰和啤酒可樂,補過情人節(jié)。“玫瑰是在山頂市場那邊的地攤上買的,不過很漂亮。”女朋友擺弄著小軍買給她的玫瑰花,兩個人正商量著今晚到附近的大排檔吃水煮魚。
大橋維修 附近居民心里沒底
從橋底下偏角處向上看,午后鶴洞橋上的車輛并不多。由于行人難以上橋,記者坐的士上去,看見通過車輛最多的是工程車以及公共汽車。橋上沒有明顯的單車道,都是車輛在通行。在通往“昌崗路———新港路”方向的橋上,有一輛公交車因故障停靠在路旁,車尾閃爍著黃色燈。一些路面凹凸不平,工程車經(jīng)過時,總有車輪摩擦很大的聲音發(fā)出。這種震蕩摩擦聲在橋底下更為明顯,住在附近的陳姨告訴記者:“入夜有時候也會被吵得睡不著覺,聽說是橋有質量問題,已經(jīng)很久,好像沒有解決。”而下橋時候的士司機透露:“在這一帶活動,過橋挺方便的,只是大橋老化嚴重,半年前維修方案已經(jīng)出臺,據(jù)說主要是將發(fā)生剝落的梯橋部位全部拆除。交接處用鋼板固定后再灌水泥,為了避免更嚴重的損壞,還實行限載噸位。但是半年過去,結果怎樣誰也不知道。”
在橋底處的大橋維修現(xiàn)場,可以看到原來橋身破損處的網(wǎng)兜還在,旁邊還多了一些三色紙,有些已經(jīng)脫落。“橋體掉石頭也令我們很擔憂,以前就經(jīng)常發(fā)生,后來有人來處理了。但下雨和潮濕天氣還是不行,路過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有臟水和水泥碎掉下來。”旁邊小賣部的清潔工告訴記者。她指著橋的另一頭說:“那邊有市政維修告知的報料電話。”沿著她所指方向,記者找到維修監(jiān)管的辦公地。舊樓層的樓下是珠江夜游和美食店的招牌廣告,樓上亮著燈,不見人,工地上看管門口的老狗見記者東瞧西望就狂吠起來。
數(shù) 字
廣州鶴洞大橋全橋總長2300米,主橋位于珠江后航道省石油公司油庫和芳村區(qū)廣中碼頭之間,長648米,通航凈高34米,抗震按7度設防。主橋采用雙塔雙索面復合斜拉橋型,主跨跨度360米鋼-混凝土疊合梁,一跨過江。東、西岸橋塔高128 .45米,全橋設36×4對共144根斜拉索,最大索徑為145m m,最大索長為191米。主橋橋面寬30.3米,其中車行道22.5米,為雙向六車道,兩側各設2米寬人行道。設計車速為60公里/小時,設計荷載為汽超-20,驗算荷載為掛-120。
橋·段
技術含量最高的橋梁
鶴洞大橋是當時廣州市跨江大橋中技術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一座雙塔空間索面復合斜拉橋。由于斜拉橋屬于高次超靜定結構,溫度變化、日照影響等等也能造成它們的變化,這就有可能使實際施工的索力、標高與設計不符。傳說當時進行了施工控制,而合攏段則采用自然合攏方法。為保證大橋能在自然狀態(tài)下合攏,選擇的溫度持續(xù)時間要足夠長,據(jù)廣州市中心氣象臺提供的廣州市1995年至1997年三年來1月份的溫度變化情況,并預測1998年1月份中、下旬溫度,最后確定合攏溫度為10℃。
夜晚的鶴洞大橋如夢如幻
礙于其安裝及維修上的困難,以往拉索上是沒有燈光效果的。而在鶴洞大橋上,經(jīng)隧通公司與有關方面的反復論證,并聽取上海等地國內(nèi)光亮工程方面的專家意見,采用長壽命發(fā)光二極管(LED )安裝在斜拉索上;同時橋身采用300多盞藍色金鹵燈作側光燈。技術上的突破才使得如今的鶴洞橋,每當亮燈時分,格外迷人:1000多盞泛光燈展示了鶴洞橋主跨360米、一跨過江的宏偉氣勢,新裝的藍色側光燈和拉索燈,在其他光源的配合下,顯得瑰麗迷人,如夢如幻,給人以豐富新穎的視覺享受。
把海珠與芳村連接起來
鶴洞大橋建成前,旁邊有個白蜆殼碼頭,有小渡輪來回接渡市民過江,渡輪可以載人也帶自行車,行人每次過江只要五毛錢,帶自行車過江多五毛?,F(xiàn)在有了鶴洞大橋,不用再坐船了?,F(xiàn)在去芳村只要十來分鐘。鶴洞大橋的建成使海珠與芳村相連接,使該地區(qū)與整個廣州緊密相連。
曾經(jīng)不堪回首的江中悲劇
2007年11月23日上午9時30分,渡輪“穗輪218”從白蜆殼碼頭開出,在開往白鶴洞碼頭途中遭受到南海的運沙船“南岐機123”碰撞,船上34人全部落水,26人當場獲救,8人失蹤“沉船事件”驚動市政府,在廣州城轟動一時。歷史似乎是驚人的巧合,31年前白鶴洞江面也曾發(fā)生特大海事,一艘油輪撞沉客船,11名乘客魂歸珠江:1976年11月18日中午1時許,鶴洞大橋附近江面上:順流而下的廣道供601號油輪追尾并撞沉了同向行駛的廣州輪渡公司32號客船。
絕·橋
這座“腸胃之橋”比廣州大橋氣派
◎發(fā)言人:馮原(建筑學博士、文化批評家、中山大學教授)
都市氣象和混亂之狀并存于一體
廣州名片:有人說鶴洞大橋是交通事故的頻發(fā)地,怎樣解釋這一現(xiàn)象?
馮原:鶴洞大橋本來就位于廣州的腹部,超載的泥頭車、運輸車也尤其多。而這座大橋上的交通事故頻發(fā),那就只能說明這個城市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或者說,廣州這座“腸胃之橋”總在拉肚子。這個現(xiàn)象也反映了廣州的一個雙重特點:都市氣象和混亂之狀并存于一體。當廣州的東南邊越來越CBD化之時,它的西南邊就總脫不掉城鄉(xiāng)接合部的亂象。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城市中的各個區(qū)域也愈來愈要講究功能協(xié)調、分工合作,如果廣州西面的腹部和主腸道老是鬧肚子,遲早會連帶著讓它東邊的頭胸區(qū)域臉面無光。
橋運取代水運,盤活了一大片
廣州名片:假設沒有鶴洞大橋,會對廣州的交通運輸和城市建設造成什么影響?
馮原:海珠-芳村水道是廣州城的腹部和“消化系統(tǒng)”,此地的“生產(chǎn)性”一直大過它的“景觀性”。不過90年代后這一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原因是廣州需要重新調整它和周邊四鄉(xiāng)的城鄉(xiāng)關系,過去的四鄉(xiāng)已發(fā)展成新興的工業(yè)衛(wèi)星城了。建造鶴洞大橋顯然是為了打造一個向西的出入口,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溝通海珠-芳村兩岸,而是為了連接南海至順德一線??赡芤舱腔谶@個目標,鶴洞大橋的體量造得與番禺大橋相差無已,不過由于海珠區(qū)并沒有提供一個足夠宏大的干道,虎頭般的橋接上了昌崗路的蛇尾,出城還好,進城就顯得疏導不足了。當然,鶴洞大橋建成,橋就取代河道充當了廣州腹部的主要腸道。如今,工業(yè)大道的工業(yè)區(qū)正被改造成濱江樓盤區(qū),芳村岸邊的舊廠房也被改造為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區(qū),一句話,當橋運取代了水運,廣州城腹部的“生產(chǎn)性”就會向濱水景觀的“展示性”發(fā)展。離開鶴洞大橋,這一切都不會實現(xiàn)的。
因地理位置無法成為“門戶之橋”
廣州名片:與廣州其他主干橋梁相比,鶴洞大橋有哪些自己的特征?在這些城市橋梁中占據(jù)怎樣的地位?
馮原:作為典型的斜拉橋,西南面的鶴洞大橋與東南面的番禺大橋堪稱姐妹橋,它們長得實在太相像了。兩座橋擔負的任務很相似,其外觀相似也并無不可。至于說到鶴洞大橋的地位,鶴洞大橋為什么不會被命名為廣州大橋呢?原因并不是在于它長得比東邊的廣州大橋差,事實上,大型斜拉橋的外觀和體量都要比城東邊的廣州大橋氣派得多。對于橋梁來說,決定地位的根本原則還是在于橋所處的位置,如同廣州大道和工業(yè)大道的命名一樣,無論位于西邊的鶴洞大橋多么氣派,它都不是東邊的“門戶之橋”,而是一條“腸胃之橋”。
超載的泥頭車令橋體過早老化
廣州名片:才建成使用十多年,鶴洞大橋就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這些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從當今城市橋梁的建設出發(fā),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馮原:鶴洞大橋迅速地“老化”與這座大橋的年限不相稱。這座“腸胃之橋”過早地出現(xiàn)了“腸梗阻”的質量問題,卻與設計和建造這座橋的目標沒有直接關系。應該說與建造它的體制和使用它的規(guī)則密切相關。僅以建造體制來說,到底是設計有誤還是施工不達標,都應該以專業(yè)的檢測和判斷為依據(jù)。至于使用規(guī)則,為什么嚴重超載的泥頭車總是禁而不絕,為什么修好的路面屢屢破損,這些問題都在直接拷問規(guī)則的執(zhí)行力和有效性。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我們從不缺少規(guī)則,但如果執(zhí)行規(guī)則的成本很高而違反規(guī)則的成本很低,那就不能只怪那些亡命的泥頭車司機了。橋梁是城市空間中最典型的公共領域,因為它聯(lián)系到所有的民生利益。鶴洞大橋的質量問題就是個例子,如果我們造不好或管不好一座橋,本質上只能說明這個城市的公共領域出了問題。
民間語文
鶴洞橋景點功能一點也不亞于交通功能,遠處看更像一件工藝精湛的藝術品,比一個女人的身體更迷人,讓人想入非非,珠江上橋很多,有如此胸圍強勁外貌的卻不多。——— 網(wǎng)友水上漂
從人民橋到獵德橋,是為城中的臉面之橋;以東以南則為門戶之橋;人民橋以西以南的,就是腸胃之橋了,鶴洞大橋就是一座過江“主腸道”。——— 馮原
史記
鶴洞大橋是廣州市重點工程,1995年破土動工,并于1998年7月23日建成通車。
1999年鶴洞大橋獲得廣州市改革開放二十年十大建筑提名獎。
2002年底,市政府進行鶴洞橋二期、三期光亮工程改造。
2003年,鶴洞大橋曾因混凝土橋面出現(xiàn)破損進行過局部維修。
2007年,為了避免鶴洞大橋石碴掉落傷及路人,維修公司掛上了大網(wǎng)。
2009年,有關部門開始計劃對鶴洞大橋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