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橋趣
2011-05-23
湖南武岡橋多。區(qū)、鄉(xiāng)、村以橋命名的就有數(shù)十個,縣城約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梯云橋、化龍橋等十多座橋梁。據(jù)有關(guān)資料載,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每平方公里有橋零點七座,而武岡城內(nèi)每平方公里竟有三座橋梁!
武岡橋多,給橋取的名兒也別具匠心,且多趣味。有人從這些橋名中,終于有所發(fā)現(xiàn),比較出許多武岡橋梁之最來,說——
武岡最長的橋——七里橋;
武岡最高的橋——高橋、梯云橋、天心橋;
武岡最古的橋——秦橋、梁橋;
武岡最美的橋——花橋、鳳凰橋;
武岡最雄偉的橋——龍頭橋;
武岡最險的橋——爛木橋、雷打橋、斷頭橋;
武岡最臟的橋——牛屎橋、狗屎橋……
當然,以上多是望文生義編出的趣話,不能為據(jù)。就說七里橋吧,是因其離城七里而得名,并非橋有七里長也。
武岡差不多每座橋都有歷史傳說。如城西渡頭橋,歌謠云:“渡頭橋,渡頭橋,渡頭不渡身,渡身不渡頭。”據(jù)傳宋朝皇帝殿下有位劉大將軍,系武岡人氏,善兵法,懂玄機。他本想接老母去京,怎奈老母難離故土。劉將軍是孝子,便做了一匹竹馬,晝在朝中主事,暮騎竹馬回家陪伴老母,來去自由快迅,大概超過了如今的直升飛機。老母怕竹馬失事,待兒子睡熟后,悄悄地將竹馬放到尿桶下。翌日凌晨,將軍醒來,尋馬不著,急問娘,遂將尿桶搬開,騎馬便走,可是,耳邊沒有了風聲,更聽不到江河咆哮,看不到山川飛動。猛醒悟,知馬失靈,頓足說:“娘誤我也!”只好拔腿朝京城趕去,數(shù)月后,才趕回朝中?;实鄞笈瑢⑵鋽厥?。劉尸首分家,但如常人。尸身提著腦袋急往家趕,只要叫母親將頭栽在項上便有救了。他來到離家不遠的資水邊,遙喊河中渡船。艄公說:“渡頭不渡身,渡身不渡頭。”劉將軍一急,將頭拋過河去,落在禾田里,時值禾苗吐穗揚花。劉將軍下船提頭趕到家中。娘提頭一看,錯把粘上的禾花當蛆蟲,說:“頭都生蛆了,怎么得好?”一語把玄機道破,劉將軍倒地而亡。玉帝念他孝心可嘉,封他為劉公圣爺。后來,當?shù)孛癖娂Y在他過渡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石拱橋,這便是“渡頭橋”的來歷。
武岡歷史悠久,明代朱王在此立王城,故引出一段“五龍不出城”的傳說。五龍,系指五座式樣不同但名稱中都嵌有“龍”字的橋,相傳為朱王修建。他為了鞏固封建統(tǒng)治,在武岡廣集民夫,大興土木,修筑王城,并開掘護城河引資水人城。為取九五之尊的意思,又在渠水上修橋五座。朱主給橋取名,費盡了心機,為達到自己當“真龍?zhí)熳?rdquo;的目的,便將第一座橋取名為“興龍橋”。不料,第二座橋尚未取名,朱王便一命嗚呼了。文人墨客逐一將未名的四座橋取名為“攀龍橋”、“野龍橋”、“讓龍橋”、“化龍橋”,以諷喻朱王是攀龍附風的野龍,其皇帝夢最終化為泡影。后來篤信迷信的封建統(tǒng)治者怕五龍橋真的變成五龍飛走,就將“興龍橋”的“龍”字改為“隆”字,取其興旺騰達之意;將“野龍橋”的“野”字改為“猶”字,以避“野”字粗俗;將“讓龍橋”的“讓”字改為“驤”字。又在武岡城南面增修一座新城,將五龍圈在城內(nèi)。就這樣,武岡“五龍不出城”的傳說便一代一代盛傳不衰。
相傳第十二代朱王,驕奢殘暴,草菅人命,加稅加賦,因而民怨鼎沸,終于激起了農(nóng)民暴動,數(shù)萬農(nóng)民攻進州城。朱王倉惶逃命,剛到東門外的資水橋上,便丟失了玉帶,不出二三里路,到一小橋邊,又被一屠夫用刀將馬腿砍斷,翻身落馬,如驚弓之鳥繼續(xù)逃竄。此時他已是精疲力盡,在另一座小橋上躺倒起不來了,被一仇深似海的寡婦用菜刀將頭砍下。朱王一死,萬眾沸騰,一片歡呼:“殺朱王,謝閻王,武岡得安康。”后人便將這三橋分別命名為“玉帶橋”、“落馬橋”、“斷頭橋”,至今三橋猶在。
其實,武岡這么多的橋梁,都是歷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在武岡城東北面,有一座石羊橋。此橋建千宋代,都以方形巨石砌成。建筑技藝高超,結(jié)構(gòu)堅實,橋上之木建筑物極于兩端,中設殿堂。傳說修橋時,一百人施工,只九十九人就餐,有一人不吃不喝,只埋頭做事。橋修成后,問他是哪里人,他不答,走到橋上,用腳在橋面上一蹬,隨之升天而去。只見他蹬腳的地方,一只大羊腳印嵌在石橋之上。人們望空齊拜,感謝“羊腳大仙”神助,并將此橋取名為石羊橋。這傳說中的“大仙”,不就是能工巧匠的化身么?
橋是歷史的見證,歷史也是一座連接以往、通向未來的橋。有人說:“橋,代表了改變,象征著飛躍,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在武岡城東五公里處,舊時有座“爛木橋”。歌曰:“爛木橋,爛木橋,走一步,搖三搖。”解放以后,這里修建了一座水泥結(jié)構(gòu)的大石拱橋,不但能過行人,而且能通車輛,故改名為“安樂橋”。此外,玉帶橋、梯云橋、驤龍橋、石羊橋、三元橋等,也都在解放以后改建或新建成寬闊的新式公路橋,它們像一道道彩虹,架設在武岡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