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豐星宿橋又名七星橋,橫跨于云南省祿豐縣西門外的祿衣河(又稱星宿江)上,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咽喉,也是川滇驛道上的要口,俗稱“西門大橋”。全橋工程浩大,被譽(yù)為“迤西第一橋”。1983年該橋被列為省級(jí)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橋梁建造歷程
據(jù)橋上《修建星宿橋碑記》 載,早年在這里架竹舟浮橋,至明萬(wàn)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始建石拱橋。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石橋?qū)以馑迹?修3塌。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重修,又坍塌?,F(xiàn)存石橋及其附屬建筑均為道光五年至十二年(公元1825-1832年)期間建成的。
橋名由來(lái)
康熙《云南府志》云:因河水“淵深莫測(cè),眾石壘落,狀如列墾,故稱星宿江”。橋因江得名,此橋?yàn)槟辖z綢路、迤西古驛道之咽喉。“壩橋星影”曾是昔日祿豐八景之一。
橋梁結(jié)構(gòu)
星宿橋?yàn)?孔尖拱石橋,長(zhǎng)96.5米,寬9.8米,橋面兩側(cè)砌有實(shí)體護(hù)欄,高0.6米,厚0.4米。兩頭船形橋碳長(zhǎng)18米,寬4.3米。橋身全用紅砂石砌成,石條之間用石灰摻糯米漿澆灌,粘連緊密,堅(jiān)硬牢固。橋東建有琉璃龍脊木坊1座,4柱3門,斗拱飛檐,制作美觀。木柱兩旁有扁形石鼓;上雕龍盤虎踞,翱翱如生。
坊上木匣題有“星宿橋”3個(gè)大宇,為太子少保、云貴總督阮元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題書(shū)。橋西有大型石坊1座,上雕瓦檐斗拱,沖間嵌有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修建星宿橋碑記》石刻,共9通。碑文詳細(xì)敘述建橋始末和名人題聯(lián)。東、西橋頭各置石獅1對(duì),神態(tài)各異,威武雄健。橋決坊、碑、石雕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構(gòu)成一套完美的建筑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