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世界在建最大泥水盾構機“山河號”刀盤下井,濟南黃崗路隧道盾構倒計時
2024-07-25 來源:新黃河 

  7月24日,隨著直徑17.5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山河號”刀盤順利下井,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盾構機組裝工作基本完成,即將進入調試階段,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盾構始發(fā)進入“倒計時”。

  新黃河記者了解到,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位于濟南市天橋區(qū)、起步區(qū),南起藍翔中路黃崗路交叉口以南約150米,向北依次下穿二環(huán)北路、繞城濟廣高速、南岸大堤、黃河、北岸大堤、一級水源保護地沉砂池,與在建G309互通立交相銜接,全長約5755米,隧道長約4762米,其中盾構段長3290米,開挖直徑17.5米,采用單管上下雙層盾構形式,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60km/h。

  當天上午,涂裝著瑞獸麒麟圖案的“山河號”盾構機刀盤在兩臺起重能力800噸、400噸的履帶吊的助力下從地面緩緩“站立”,完成“空中轉體”后,準確下降至始發(fā)井預定位置,與盾構機精準“合體”。

  據(jù)了解,“山河號”盾構機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全長163米、重達5200噸,盾構機刀盤由一個中心塊和4個邊塊拼裝而成,重約387噸。中鐵十四局盾構經理薛永超介紹,刀盤下井吊裝是整個盾構機吊裝組裝階段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同時也是難度最大、危險系數(shù)最高的一項工序。

  自今年5月19日“山河號”盾構機在濟南驗收下線后,歷時3天完成刀盤拆解,40天完成盾構機拆解。5月24日,盾構機首塊順利運輸至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施工現(xiàn)場。5月27日,直徑9.5米、重達195噸的刀盤中心塊也順利抵達。

  6月11日,重510噸,長約30米的盾構機首件——一號臺車的成功吊裝下井,正式拉開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下井組裝的序幕。7月12日,“山河號”盾構機主驅動及四號臺車同時順利下井,距離盾構始發(fā)節(jié)點更近一步。

  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采用盾構外徑16.8米,單洞雙層設計方案。與常規(guī)隧道相比,單洞解決雙向車輛通行問題,同時實現(xiàn)節(jié)省城市地下空間,節(jié)約投資約15%左右;4.2米凈高可滿足公交、消防、管理及救援等要求,極大提高隧道通行能力。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周祥介紹,為了確保“山河號”盾構機順利“合體”,項目團隊科學部署、超前謀劃,不斷整合資源、優(yōu)化配置,詳細制定刀盤吊裝下井方案,并多次進行吊裝模擬,還對各層級管理人員、一線施工人員進行細致的吊裝安全培訓和技術交底,確保刀盤與盾體精準對接。

  “山河號”盾構機總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配備帶壓復合型刀盤、伸縮式主驅動、開挖倉伸縮攝像頭等先進裝備,搭載超前地質預報、地層界面識別、氣體環(huán)境監(jiān)測、刀具磨損檢測裝置、同步注漿檢測和輔助決策支撐系統(tǒng)等“五官一腦”智能化裝備系統(tǒng)。

  “盾構機刀盤下井后,我們將開展盾體前移,盾尾、拼裝機、連接管線、同步調試、負環(huán)拼裝等施工工作,為后續(xù)的盾構始發(fā)奠定堅實基礎。”薛永超表示,“山河號”盾構機將從北岸工作井始發(fā),向南掘進,獨頭掘進距離3290米,長距離穿越粉質黏土、鈣質結核、膠結砂層等疊合地層,到達南側工作井拆解吊出。

  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是構建南北向跨黃河的大通道之一,建成后,將助力濟南主城區(qū)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qū)互聯(lián)互通,有力推進起步區(qū)建設全面提速,促進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記者:柴穎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