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斜拉懸索協(xié)作體系橋梁——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南岸主塔承臺施工完成,為大橋全面進入主塔塔柱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是荊岳鐵路、二廣高速公路改線以及一級公路跨江段合建的公鐵兩用橋梁。主橋全長1723米,采用主跨1120米斜拉-懸索協(xié)作體系,一跨過江,是國內首座跨徑超千米的雙層鋼桁梁斜拉-懸索協(xié)作體系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跨度鋼桁梁斜拉-懸索協(xié)作體系公鐵兩用大橋。
大橋承臺澆筑完成(史家汲 攝)
大橋采用的斜拉懸索協(xié)作體系是橋梁建設應用的新型結構形式,為匹配大橋的承載能力,承臺面積巨大,形狀為啞鈴型,單次混凝土澆筑最大方量6500方,總體澆筑混凝土方量約2.5萬方,相當于填滿10個標準的游泳池。
由于承臺地理位置位于長江岸堤斜坡處,兩側原地面高差達6米,在枯水期時裸露,一旦進入汛期完全淹沒水中,施工地質條件復雜,安全質量管控風險高,環(huán)水保要求高。為保證承臺施工順利完成,項目創(chuàng)新采用拉錨式鋼圍堰支護系統(tǒng),具有減少不平衡土荷載引起的變形功能,可以有效保護長江岸堤邊坡不受施工的影響。
為減少汛期帶給承臺施工的影響,項目通過在承臺四周搭建鎖扣鋼管樁圍堰,創(chuàng)造出干燥的作業(yè)環(huán)境,保障了施工的連續(xù)性;采用的鋼圍堰由365根直徑0.82米至1米的鋼管組成,全部采用鎖扣相連的方式,且每根拉錨承受拉力可達50噸,承臺的施工將更加可靠和安全。
面對承臺結構尺寸大、混凝土澆筑方量大、連續(xù)澆筑時間長、大體積混凝土水熱化控制要求高難等挑戰(zhàn),項目部提前謀劃部署,混凝土拌和用水采用智能冷卻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并對承臺冷卻水管流量進行智能化自動調控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止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開裂等問題,保證澆筑質量。
項目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壓實各環(huán)節(jié)管控責任,全要素、全序列抓管理,推動項目精細化管理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目前,大橋正在進行主塔塔座施工。引橋樁基累計完成236根,沉井鋼殼已完成拼裝,下一步準備進行鋼殼內混凝土澆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