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傍晚,落日的余暉灑在湍急的黃河水面上,將正在建設中的沾臨高速黃河特大橋(以下簡稱沾臨黃河特大橋)映襯得更加高大。該橋鋼混組合梁全斷面頂推施工工藝,主橋預制橋面板采用“UHPC無粗骨料混凝土+90高溫蒸養(yǎng)”模式,這兩項施工技術應用在國內都尚屬首次。
沾臨黃河特大橋是黃河下游跨徑最大橋梁,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全長4630米,是沾化至臨淄高速公路重點控制性工程,主橋設計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組合梁斜拉橋,采用全預制拼裝結構,共有鋼混組合梁節(jié)段80個,單節(jié)段最大重量410噸。
8月2日,沾臨黃河特大橋完成首輪鋼混組合梁全斷面頂推施工,這是國內橋梁領域首次成功應用帶橋面板全斷面頂推施工工藝。
據(jù)了解,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混組合梁頂推過程包括鋼結構塊體組拼、橋面板疊合、組合梁滑移施工、頂推施工等步驟,每4個節(jié)段為1個輪次,總計需要滑移、頂推20輪次。首輪次鋼混組合梁頂推長度48米,總重量約1600噸,需12臺步履式千斤頂同時作業(yè)。千斤頂每向前推動一個行程,梁體向前滑移80厘米,最終歷經(jīng)24小時的緊張作業(yè),前后移動60次,完成首輪次鋼混組合梁頂推施工。該工藝最后一輪次頂推重量達2.7萬噸,共需88臺千斤頂、200余名工人同步施工,施工難度大,在公路橋梁行業(yè)內屬于領先水平。
由于頂推重量大、距離長,控制難度極大,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全橋側移、扭曲。為確保大橋建設按照既定位置穩(wěn)步向前,項目團隊采用螺桿調節(jié)法大大提升鋼梁調整效率,同時強化信息化手段和監(jiān)測手段,實時跟蹤、監(jiān)測頂推數(shù)據(jù),確保實現(xiàn)“毫米級”精度控制。同時,項目團隊將施工平臺設計為拼裝區(qū)、現(xiàn)澆養(yǎng)護區(qū)及輔助張拉區(qū),實現(xiàn)各工序同步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工期,加快施工進度。
作為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施工的關鍵節(jié)點,首輪鋼混組合梁頂推施工的成功完成,標志著黃河特大橋邁出跨河第一步,當前,沾臨黃河特大橋頂推施工已經(jīng)順利進行到第6輪次,完成整體頂推的30%。
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預制橋面板設計為國內少用的無粗骨料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UHPC無粗骨料混凝土+90高溫蒸養(yǎng)”模式,該種類施工技術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UHPC混凝土具有高強、高韌等特點,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橋面板設計板厚度僅為17厘米,強度高達150MPa,與常規(guī)類似橋面板相比,在同等條件下能盡量降低橋梁自重荷載,使橋梁結構更輕巧、經(jīng)濟、耐久。
然而,要讓僅17厘米厚度的橋面板抗壓強度達到150MPa,無論在生產(chǎn)線建設、工裝配置還是施工工藝等各方面都困難重重。對此,山東高速集團牽頭,聯(lián)合山東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及清華大學共同對UHPC工藝進行研究,山東沾臨二標二分部項目負責具體施工技術應用及相關工藝總結、優(yōu)化。
沾臨黃河特大橋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長深、榮烏、濱萊高速公路通行壓力,連接起山東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區(qū)和濟南都市圈兩大區(qū)域,對助力濱州市黃河兩岸經(jīng)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田源李浩陽孔嫻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