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國內首座跨海高鐵走紅,這臺架橋神器功不可沒
2021-11-16 來源:北京日報 

  近日,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新建福州至廈門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成功合龍,消息一經報道便走紅網絡。湄洲灣跨海大橋合龍,標志著福廈高鐵關鍵控制性節(jié)點順利打通,“乘坐高鐵看海”的愿望即將實現。

  作為中國高鐵建設史上重要一幕,其背后的重要意義不必贅言,而完成這項驚艷世人的工程,中國“基建狂魔”創(chuàng)造的這臺架橋神器功不可沒。

  湄洲灣跨海大橋長14.7公里,海域施工長10.8公里,主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矮塔斜拉橋,主跨180米,跨越湄洲灣規(guī)劃3000噸級航道,設南北兩座雙柱式主塔,橋面以上塔高30米,共有28根斜拉索,施工精度高、技術難度大,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

  跨海建橋,即便是對“基建狂魔”來說,也并非易事。中鐵十一局福廈項目部立足海域特點進行工藝、工法創(chuàng)新,先后攻克了海上超長棧橋、潮汐區(qū)圍堰、大直徑深水樁基、主塔索鞍定位等施工難題,創(chuàng)下“昆侖號”千噸級運架一體機等多項“中國造”之最,形成了矮塔斜拉橋索鞍快速定位施工工法等30余項科研成果,確保了大橋按時保質順利合龍,加快了工程建設步伐。

  據了解,該橋除連續(xù)梁外全部采用40.6米箱梁設計,是福廈高鐵唯一一座40.6米箱梁橋。采用自主研發(fā)的“昆侖號”千噸級運架一體機和大跨度移動模架制梁機,分別從南向北進行海面架梁作業(yè)、由北向南進行現澆梁施工,一舉解決了施工周期以及大跨度海上現澆梁等施工難題。

  湄洲灣跨海大橋順利合龍湄洲灣跨海大橋順利合龍

  40.6米箱梁相較于傳統(tǒng)32米箱梁,占地面積減少20%,既增加了通航能力,又減輕了潮水對橋墩的沖擊力,提高了跨海大橋的安全性,但重達1000噸的箱梁對施工設備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中鐵十一局福廈項目部負責人介紹,40.6米大跨度移動模架現澆梁首次在高鐵施工中應用,尚無可借鑒的施工經驗。自2019年6月首孔移動模架現澆梁施工以來,中鐵十一局建設者結合海域施工特點,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克服了沿海地區(qū)臺風多、晝夜溫差大等不利條件,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每孔移動模架現澆梁施工僅用20天,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已于今年9月完成移動模架制梁任務。

  據了解,“昆侖號”千噸級運架一體機是目前中國功能最全的高鐵橋梁提運架設備,能夠適應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環(huán)境施工作業(yè),作業(yè)狀態(tài)能夠承受最大風力達7級,非作業(yè)狀態(tài)能夠承受最大風力達11級。

  同時,該架橋神器配備有激光矩陣傳感系統(tǒng),通過掃描周邊環(huán)境數據,能夠實現隧道內自動行駛,行走時自動糾偏等功能,可完成隧道進、出口0米架梁、甚至隧道內架梁等多種特殊工況下的施工任務,能夠滿足24米、32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鐵箱梁施工作業(yè),可以提升25%的架梁速度。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