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武漢建橋國家隊創(chuàng)兩世界第一 "東非第一大橋"跨越坦桑尼亞天塹
2016-11-18 
 達累斯薩拉姆,坦桑尼亞的經(jīng)濟首都,印度洋東非海岸線上的一顆明珠。飛機飛抵城市上空時,透過舷窗向下望,一座銀白色斜拉索大橋在海灣與半島間格外打眼。這,就是中國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亞的工程杰作。

 今年4月,以坦桑尼亞國父尼雷爾命名的這座跨海斜拉索大橋正式通車,短短數(shù)月,它已成為享譽東非的城市地標。它連接著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心和最大的半島,承載著坦桑尼亞人民50年的夢想,徹底終結了兩地靠擺渡往來的歷史。而今,大橋兩岸往返車行僅需數(shù)分鐘,過去則需數(shù)小時。

 試樁試出地下溶洞,嚇出一身冷汗重做地勘

 作為坦桑尼亞全資籌建的重大工程,這座大橋從籌備伊始就備受關注。項目設計招標,埃及中標。設計方案出臺后,埃及公司要求,一定要選擇一家實力超級雄厚的施工方來共同完成。

 中鐵大橋局尼雷爾大橋項目經(jīng)理劉濤至今想起當時試樁的一幕,仍感后怕。當時,設計方已委托當?shù)乜碧焦咀隽说刭|勘探報告。項目部按照監(jiān)理批復的設計樁長,將55米的樁鉆到50米深時,短短幾秒鐘,泥漿突然消失,現(xiàn)場工程師立即停工,發(fā)現(xiàn)地下溶洞群。要知道,地下溶洞是會繼續(xù)發(fā)育的,如果按照之前的地勘報告,13個橋墩中,將有一半以上的樁基打在溶洞上,后果不堪設想。

 地勘報告推倒重來。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的地勘團隊耗時3個半月,重新勘探,出具了新報告。施工團隊按照這個報告,將樁長從之前的44米加到了76米,并用大量石料、水泥將地下溶洞填實,再進行樁基施工。從7天一根樁到14天一根樁,完成了樁基施工。

 來自埃及的大橋設計者薩瑪?shù)?middot;M·埃爾哈格,已70歲高齡。供職于埃及ACE公司的他說,這也是ACE與中國公司合作的第一個路橋項目。合作中,他非常尊重、認可施工團隊的施工設計,正是中鐵大橋局的專業(yè)水準,及時發(fā)現(xiàn)了最初地勘設計中的致命缺陷,通過加長樁的施工設計,最終規(guī)避了安全風險。

 他感嘆,4年多的合作中,中方工程師和技術員的專業(yè)精神讓他印象深刻,他們雖然都很年輕,但建橋經(jīng)驗豐富,參與建設了多座大橋,讓他非常欽佩。他很希望日后有機會與大橋局合作新的項目。

 鋼索設計強度令“美國人也傻眼了”

 論跨度,尼雷爾大橋的設計跨度為200米,這在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大橋里就是“小不點兒”。他們承建的滬通公鐵兩用橋最大跨徑1092米,位居世界第二。本以為這個項目是“小菜一碟”,卻萬萬沒想到,這座大橋建成后,居然創(chuàng)造了兩個世界第一:橋塔所用混凝土強度、單根拉索強度世界最大。

 這兩個“第一”背后,故事多多。當時ACE采用歐美標準來設計這座橋,以體現(xiàn)經(jīng)濟性和美觀性。設計方案為雙塔單鎖面斜拉橋,橋塔不是通常的A形或H形,而是纖細的I形,“遠看就像兩根筷子,我們叫它‘獨柱’。”劉濤說,設計師認為纖細橋塔更美,并以為“獨柱”用材少,更節(jié)省,但事實并非如此。由于造型缺乏剛度和穩(wěn)定性,“獨柱”不得不首次采用高強度的C72混凝土,以承受住橋面重量,“之前,這種混凝土只在實驗室里實驗過,從未大規(guī)模地應用于真正的工程”。

 獨柱的設計,同時還要求單根鋼索數(shù)量必須達到160束,也就是說,需要把160束鋼索并在一起形成一根,去拉起橋面。“160束是什么概念?全世界沒人這么做,即便是最頂尖的美國芝加哥CTL實驗室,也只能做到136束。”劉濤說。

 施工要求,斜拉索強度確定后,必須取10米長的斜拉索,送到實驗室完成200萬次疲勞測試,以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和材料的安全性。埃爾哈格至今記得,當設計方和承包商把一根160束的斜拉索實驗交給芝加哥CTL實驗室時,“美國人也傻眼了”。面對這一超級工程,該實驗室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在業(yè)主、設計方及施工方代表的共同見證下,CTL實驗室通過調整設備,完成了實驗,斜拉索施工方案通過,新的世界紀錄也由此誕生。

 “這里是非洲”,工程屢屢碰釘子

 2012年2月19日,項目部一行10人飛抵達累斯薩拉姆,開始6個月的準備期。一到達市,劉濤“心里拔涼拔涼的”:基礎設施嚴重落后,基本都是雙向兩車道,道路擁擠。人口眾多。更沒想到的是,項目所在地處于一個小峽谷的一大片貧民窟附近,從上往下看,全是一座座4根木頭撐起的小草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棚戶區(qū)。

 項目部原定3年完成大橋建設,沒想到整體拆遷就用時一年半。而對面半島是在開工兩年半后才整體交給施工方,所有之前預定的工期全部延后。項目部副總經(jīng)理李海宏介紹,搞工程的人最樂見大規(guī)模、長戰(zhàn)線地一氣呵成,但在這里,你會被現(xiàn)實磨成一個“慢性子”。拆遷進展緩慢,但工程不能停滯不前,只能改變策略。于是,2.5公里的一段道路,由于拆遷不到位,無法整體施工,只好鋪一塊、留一塊,到最后完工,工期拉長了數(shù)倍。這讓一向嚴格設定工期并按時完工的中方員工完全沒脾氣。“這就是非洲”,就連業(yè)主也這么安慰他們。

 施工的艱難還在于,坦桑尼亞沒有工業(yè),“恨不得每顆釘子都要走海運從國內(nèi)運到當?shù)?rdquo;。劉濤介紹,1萬多噸鋼筋、塔吊機、鋼腳線、斜拉索等各種建材,分頭從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直航20多天后到達達市港口,再排隊近半月,等待進港。

 好不容易開工了,當?shù)匾荒陜纱蔚挠昙居謳碇T多困難。每年4月至6月的大雨季、10月至12月的小雨季,暴雨下了停、停了下,不僅無法施工,還會破壞剛剛做好的半成品。有一次,兩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將剛剛填好的10米長路基沖毀,只好從頭再來。

 在國內(nèi)施工從來不是問題的供電環(huán)節(jié),也狀況頻出。當?shù)仉娏o張,項目部不得不自備5臺發(fā)電機,在橋面施工時自建發(fā)電房,確保建設、辦公和生活。

 唱著歌奔向幸福彼岸

 特派坦桑尼亞記者谷萍 宋磊

 中鐵大橋局尼雷爾大橋項目部,坐落于達累斯薩拉姆的海灣,毗鄰繁忙的港口。站在項目部的二層板房走廊上,遠眺百米外的大橋,銀白色的斜拉索在陽光照耀下,與湛藍的天空和海水相映生輝。

 當?shù)厝藢@座大橋的喜愛溢于言表。傍晚,橋上車流量不大,但過往行人不少。他們踱著步,在橋上新奇地東張西望,西沉的夕陽、遠處的港口、橋上變幻不定的五彩裝飾燈光,引來不少年輕人掏出手機留影。

 一位年輕女孩看到我們一行黃皮膚、黑頭發(fā),主動微笑致意。幾位當?shù)匦』飶奈覀兩砼越?jīng)過,更是大聲喊出了中文“你好”。

 大橋盡頭,是坦桑尼亞第一座路橋收費站。阿拉伯建筑風格非常打眼,同樣引來市民圍觀。不遠處,幾處酒吧傳來喧嘩聲。隨后,一群年輕人大聲唱著歌,簇擁著走上橋頭,向對岸走去。唱的什么,我們聽不懂,但曲風歡快,令人不由得想要和他們一起搖擺。

 在項目部采訪的4天里,每天清晨都會被歌聲喚醒,當?shù)厝藭叫谢蚺懿竭^橋,有的是路過,有的是晨跑鍛煉。他們邊跑邊走邊唱,仿佛成了民俗。

 半島上的維吉布給尼村是大橋通車后的直接受益者。村長馬丁介紹,大橋已成為當?shù)?ldquo;名勝”,每天參觀者眾多,有八成村民在做觀光客的生意,因此冒出不少便利店,包括餐飲、食品、電話卡銷售等。還有村民買了摩托車,載客拉人。村子及周邊的地價、租房價格上漲迅速。因為交通便利了,運輸成本降低,半島市場上的玉米、蔬菜價格下跌了約10%。

 在達累斯薩拉姆,能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對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的無比渴望。出入港口的雙向兩車道,每天從早到晚排滿了集裝箱貨車長龍,一眼望不到頭,車隊半天挪動不了幾步,好多司機干脆下車,在路旁樹蔭下乘涼。

 即便雙休,即便夜晚9時以后,這樣的場景也依然上演。來達累斯薩拉姆快3年的項目部技術員潘志軍感慨:過去當?shù)厝朔旯?jié)假日是肯定不出工的,這一兩年來變化好大,他們求發(fā)展的愿望越來越熱切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