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縣“十二五”投入4億多元實現全部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
2015-11-23
柳江縣土博鎮(zhèn)孝中至西朗村通村水泥路建設現常
柳江訊(通訊員韋兆斌攝影報道)“修建通村路是我們做夢都想的事情,以前群眾到集鎮(zhèn)上購買化肥、農藥或者出售農產品,幾乎都是靠肩挑馬馱,現在我們村水泥路通車了,商販上門收購蠶繭、五彩椒等農產品,價格也比以前高了,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瘪{車行駛在新建成的伍柏至世界通村水泥路上,土博鎮(zhèn)世界村的村民韋柏林激動地告訴筆者。
“十二五”期間,柳江縣多措并舉,大力推進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累計投入4.11億元,新建通建制村水泥路61條,總里程362公里,通68個建制村。截至10月底,2015年實施的17個通建制村水泥路項目已有11個完成主體工程,其余項目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這些工程全部完工后,柳江縣建制村通暢率將由2010年的41.7%,提升到今年全部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
多方籌集資金破解資金難問題。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最關鍵的是資金問題。柳江縣雖然與柳州市區(qū)零距離接壤,但是農村公路基礎薄弱,地方財政比較緊張,2010年建制村瀝青(水泥)路只有41.7%。為實現2015年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100%的目標,柳江縣委、縣政府決定從2013年至2015年在全縣開展為期3年的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大會戰(zhàn),全縣分期實施的通建制村水泥路40條263公里,需要投資2.94億元,上級的補助資金(含柳州市以獎代補)約1.05億元(40萬元/公里),其余部分由縣財政配套。為解決資金難問題,柳江縣交通運輸局一是整合交通、一事一議等部門相關資金,統籌用于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二是落實配套資金。在縣級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2014年安排2000萬元、2015年安排4000萬元縣級財政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剩余缺口資金列入2016年、2017年財政預算解決。三是發(fā)動群眾籌資。通過廣泛宣傳,發(fā)動項目所在地群眾以自愿為原則籌資130多萬元,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所需占用的土地由當地建制村協調解決,交通運輸部門給予青苗補償。四是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向農發(fā)行貸款6470萬元,本息還款計劃列入縣財政預算,解決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保證了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的順利實施。
轉變觀念,主動出擊。由于審批程序等原因,每年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一般都要到三四月份以后才能下達,計劃下達相對滯后。為完成目標任務,柳江縣不再坐等上級交通運輸部門下達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計劃,而是提前組織對未通瀝青(水泥)路的建制村公路進行測量、設計和預算等前期準備工作,并采取靈活多樣的辦法,根據通建制村水泥路工程的設計、預算、審計等實際情況,條件成熟一批招標開工建設一批,分期分批開展招投標和開工建設。
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柳江縣結合實際,將農村公路安保工程、便民候車亭與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制訂實施方案。一是明確總體目標。從2013年起用三年時間,建設通建制村水泥路40條263公里以上,通48個建制村,實現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二是優(yōu)化建設標準。根據人口密度、車流量、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所實施的通建制村水泥路按四級公路標準,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寬4.5米以上,并明確混凝土厚度(20厘米以上)、強度等具體技術指標。三是合理設置站點??茖W確定農村便民候車亭建設標準,每一條通建制村水泥路修建1個以上便民候車亭,為今后以“縣城樞紐為核心、鄉(xiāng)鎮(zhèn)客運站為支撐、鄉(xiāng)村通達點為補充”的農村客運站點體系打好基矗四是完善安保設施。按照設計規(guī)范設計和施工,修建路基寬度不低于技術標準,急彎、陡坡、臨崖等危險地段設置防撞墩、警示樁和標志、標牌,路面寬度4.5米的水泥路每公里設計修建錯車道5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