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卡殼,別老拿拆遷說事
2015-09-03
□靜嘉
無影山道路改造工程2010年10月開始施工,當年年底快車道通行??墒墙迥赀^去了,從汽車廠西路到師范路一公里左右的路段卻仍沒有人行道,行人被迫在非機動車道內穿行。8月28日,記者從天橋區(qū)市政部門、城鄉(xiāng)建設委了解到,人行道遲遲修不起來主要受拆遷影響,而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yè)局已收回了無影山改造工程的拆遷專項資金。(詳見《齊魯晚報》8月29日C02版)
無影山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后人行道“不翼而飛”,本來市民企盼著通過施工能夠改善與提升出行環(huán)境,到頭來成了一鍋粥,行人只能在非機動車道上等車,與小汽車、電動車混在一起,步步驚心。
“只要有空間能修的,我們都鋪了人行道和路沿石。其他的受制于拆遷問題,根本加不上?!毕嚓P部門這樣回復,一句“受制于拆遷問題”,儼然成了“擋箭牌”,不足以構成沒有人行道的理由。其實,相似的問題經(jīng)常重復上演,比如,道路通車延后、供水管道改造居民沒水吃等,罪魁禍首大都是拆遷問題所致。拆遷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造之前為啥沒有考慮周全進一步說,既然拆遷令很多工程中途掉鏈子,那么,為啥不能將拆遷工作單獨拿出來特殊對待
沒有人行道的尷尬暴露出相關部門的不作為,或者說責任的斷裂。對于市民來說,不僅嚴重影響正常出行,增加安全隱患,更多的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損耗。道路施工伊始大張旗鼓,施工過程中遇到硬釘子,沒了下文,完工后市民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追問,這種追求面子忽視里子的工程還有多少還有多少道路改造卡在了拆遷上此問題需引起足夠重視,因為其關乎著城市發(fā)展的大計,也關系著民生工程的指數(shù)。
要想遏制此類問題,筆者建議健全問責與督查制度,道路改造中出現(xiàn)半拉子問題,要追查責任人,必要時可直接“摘帽”;另一方面,應嘗試啟用民生工程發(fā)言人制度,將施工改造的情況與進展對外公開,通過發(fā)布會、政府網(wǎng)站、微信微博等平臺,接受廣大市民的監(jiān)督,對于變動或延期要召開群眾座談會,詳細說明,以促進改造工程的正常進展與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