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港臺雜談:兩岸三地“地鐵禁食”爭議關鍵還在素質
2015-08-10 
        

        中新網8月9日電(溫雅瓊)地鐵運量大、速度快、不堵車,是都市人重要的出行工具,兩岸三地都如此,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更是許多上班族、學生族的首選,也因此,這個封閉的公共空間常逼仄至“前胸貼后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界限”被打破,便有了許多矛盾,其中一個知名的爭議就是“在地鐵上吃東西”。

        地鐵上能不能吃東西?兩岸三地有不同做法。

        有乘客不僅在地鐵車廂內吃東西,且亂丟垃圾。圖自京港地鐵微博

        大陸:有的禁有的不禁

        在大陸,已開通地鐵等軌道交通的城市一般都會制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或辦法)”及配套的“乘客守則”,有媒體分析,兩者區(qū)別非常明顯,管理條例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規(guī)定,執(zhí)行的剛性約束力較強,而乘客守則相當于一種倡導性文件,對乘客行為進行勸導規(guī)范。

        大連、武漢、鄭州、南京等都在其“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中,寫入“禁止進食”或“禁止飲食”,違者可處幾十至幾百元的罰款。

        而一線大都市北京、上海、廣州,都未對乘客在車廂或站臺的飲食行為作硬性規(guī)定。上海、廣州僅在“守則”中指出,乘客不得“飲食”或“進食”。而北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中,也未提及“飲食”一項。

        據新華網報道,杭州、重慶和成都等也是在幾經討論后,最終放棄“禁食令”,改為對乘客加以引導。

        觀察各地條例出臺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地鐵是否禁食”總會引起爭議。以北京為例,條例去年2月份征求意見時即引發(fā)市民激辯,從草案一審到最后表決,條款經歷刪除、恢復,又刪除,最終未能出現(xiàn)在條例中。

        那么對岸的臺灣、香港又是什么情況呢?

        港鐵“禁食令”宣傳海報,請乘客入閘后“忍忍口”。

        港、臺:明訂法例,不能吃也不能喝

        根據《香港鐵路附例》,乘客不得在已付車費區(qū)域內進食或企圖進食任何食物、飲用或企圖飲用任何飲品(不論是酒精類或非酒精類飲品),違者罰款2000港元(約合人民幣1602元)。

        可以說,乘客只要刷卡入了閘,就不能吃喝了。

        臺灣則有《大眾捷運法》,于大眾捷運系統(tǒng)(編注:即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禁止飲食區(qū)內飲食者,處新臺幣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罰款(約合人民幣294元至1472元)。

        臺北捷運又進一步對此法條作出解釋,指出“禁止飲食區(qū)”范圍系以各車站閘門前的黃色標線為界,黃色標線以內為禁止飲食區(qū),旅客進入本區(qū)內一律禁止飲食;黃色標線區(qū)以外,旅客則可自由飲食,但不得任意拋棄垃圾。

        臺北捷運表示,取締人員及捷運警察會在捷運車站及列車上,加強稽查取締違規(guī)飲食行為。

        臺灣中天新聞曾報道,有兩位阿嬤帶著孫子孫女,搭捷運要到動物園玩,沿途轉車花了一個小時,天氣炎熱,但站內不能喝水,阿嬤說,真的是小的虛脫、老的差點中暑。圖為中天新聞畫面

        爭議:低血糖要補體力咋辦?道德問題要動用法律嗎?

        雖然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但也不是沒有爭議。

        反對“禁食令”者認為,地鐵飲食,有時是“剛性需求”,如低血糖者補充體力、嬰兒肚餓吃奶、上班族利用通勤時間吃早飯、學生放學路上墊墊饑等。

        香港《大公報》去年5月報道,兩名剛放學的學生在車廂內吃面包及喝飲料,其中一名學生承認,自己是由于肚子太餓,才明知港鐵車廂禁止進食仍偷吃面包。

        報道說,不少乘客反映,早上繁忙時間常見有人在港鐵車廂內進食,日常乘搭“調景嶺線”的林同學表示,幾乎每天早上都見到有人在車廂內吃面包或喝咖啡,她理解可能是由于趕上班或上學,他們只能在途中吃早餐。

        香港知名傳媒人梁文道也曾發(fā)文說,見過不少人在車廂里公然飲食,往往是一些膝上放著公文包的白領,“他們姿態(tài)佝僂,十分疲憊,匆匆忙忙啃食一塊用塑膠袋袋好的面包。如果是早上,我能想象他根本來不及吃早餐,急著出門以免誤了上班的時間;如果是傍晚,我能感到他耗盡了精力,在嘆一口氣的間縫里療養(yǎng)腸胃?!?br />
        臺灣媒體也有報道,一名70多歲的阿伯在艷陽下從臺灣新北市永和頂溪站搭捷運到淡水站,因口渴想喝水,但不敢喝,忍到走出淡水站才喝,大嘆:“快渴死了?!?br />
        臺灣“立法委員”李昆澤說,臺北捷運路線愈來愈長,行程常需1小時左右,若老人、小孩口渴,病人想吃藥都不能喝水,真的很折磨人。

        另一邊,支持“禁食令”的理由一般為衛(wèi)生、安全及影響他人。

        如武漢、鄭州、南京等實行地鐵禁食令的城市,都將“公共場所容貌和環(huán)境衛(wèi)生”作為理由。

        臺北捷運也指出,若開放旅客于車站內或列車上飲水,一旦不慎打翻、潑灑,又未能及時通知站務人員處理,恐造成其他旅客滑倒受傷。

        不少北京地鐵乘客抱怨,常有人在早高峰吃韭菜盒子、肉包子、雞蛋灌餅、煎餅、茶葉蛋等氣味強烈的食物,吃的人吃著香了,可在擁擠封閉的車廂內,對其他乘客來說,就成了惱人的怪味。

        一些媒體則關注起法律和道德的問題?!堆虺峭韴蟆?014年5月刊登署名毛建國的評論說,在地鐵上吃食物,屬于文明范疇,更應該通過道德力量來調節(jié)。

        光明網也表達類似觀點,稱如果不影響其他人,市民不能在公共場所飲食么?文章說,除了廣受吐槽的“韭菜餅”、“肉包子”等,很多在地鐵上吃飯的上班族都談不上影響地鐵安全、影響其他乘客,在法律上,他們的個人權利應該和公共秩序獲得同樣的保護。

        日本地鐵不禁食也干凈重點在素質

        日本的鐵路(包含新干線、地鐵等)與它的城市環(huán)境一樣,以整潔著稱,但并不禁止飲食。

        日本觀光局網站刊文,專門回答“乘坐列車時,應如何解決民生需求之飲食”問題,表示可將食品攜入車內,但也提醒,氣味強烈的食品會給周圍乘客帶來影響,因需特別留意,此外,當近距離乘車時,基于禮貌應盡量避免于車內進食。

        臺灣《中國時報》今年6月報道,鐵道迷李先生回憶他首次搭日本地鐵,帶著三明治上車,車廂明亮與清潔度類似臺北捷運,他以為車廂內禁止飲食,不敢打開三明治,直到朋友告知,才曉得可以吃東西,感嘆該國國民素養(yǎng)。

        梁文道撰文說,港鐵不建廁所,不準飲食,說穿了,這不是衛(wèi)生考慮,而是節(jié)省管理和清潔的成本,以斬草除根方式把整個鐵路系統(tǒng)凈化成一個不能吃喝拉撤的純粹交通空間。

        一位網友就該文留言說,自己從小到大坐港鐵都有偶爾吃小吃的習慣,重點是自己要有意識不要騷擾到別人。

        和讓不讓座一樣,地鐵飲食是道德問題,不宜用法律強制,日本的例子表明,即便無法律與規(guī)范,日本地鐵車廂環(huán)境也能媲美港臺地鐵,關鍵在于乘車人的“自覺”:自覺個人行為不應妨礙他人。唯有自覺,才懂不應吃氣味濃烈的肉包子、才懂吃完東西不亂扔垃圾、也不會把尖利的糖葫蘆簽子拿進車廂。(完)

        (原標題:港臺雜談:兩岸三地“地鐵禁食”爭議關鍵還在素質)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