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不能只滿足于德國的青睞
2015-05-29
中國商務部網站援引《法蘭克福匯報》網站消息,德國鐵路公司董事哈納加特(Hanagarth)透露,該公司將于今秋在北京設立采購辦公室,加強與中國南車和北車的合作。今后3到5年內,中國將在德國鐵路的機車及零部件采購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鐵路工業(yè)出口,在高鐵列車出口方面可以提供貸款支持,而且產品質量今非昔比。預計中國高鐵將很快獲得德國鐵路部門的進口許可。
德國人的嚴謹世所周知,中國高鐵列車能入他們的法眼,這是對中國高鐵列車的褒獎,也是對中國鐵路機車質量的認可。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高鐵發(fā)展最快、運營里程最長、運營時速最高、在建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的國家。高鐵網已經在中國初具雛形,其運行速度和安全行駛里程得到了實際的檢驗,這不僅是高鐵列車質量過關,高鐵建設更是功不可沒。中國高鐵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建設模式和標準,而且正在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同時,也要把中國高鐵標準帶出去,不然中國高鐵只好“墻內開花墻內香”。
隨著中國制造業(yè)的轉型升級,對于標準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如果一個企業(yè)只是標準的執(zhí)行者而非制定者,那么這個企業(yè)在行業(yè)中永遠都是二流的,這對于中國高鐵也是一樣。如果中國高鐵不能夠制訂自己的標準,或者制訂出來的標準難以推廣,那么中國高鐵就不能稱之為最好的。中國高鐵已自成體系,就應該制訂自己的標準。中國高鐵列車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其他的標準能夠適應這個“速度”嗎?這個是值得商榷的,畢竟他們的高鐵列車并沒有像中國一樣具有這樣的速度,也沒有中國這么長的運營里程。可以說,任何其他的標準都不能適應中國高鐵。對于中國高鐵來說,必須要將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系統(tǒng)化整理,形成一整套規(guī)范的標準,還要做好編譯,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時候能夠隨之推廣。
對于中國高鐵來說,能夠得到德國人的青睞只是萬里長征中的一步,要想在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還有更多工作需要做。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的明星,中國高鐵不能滿足現狀,要成為中國航天產業(yè)那樣,成為行業(yè)標準的制訂者。高鐵是未來交通發(fā)展的大趨勢,也是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中國高鐵大有可為,萬不可自滿于現在的成績,要借勢加快發(fā)展,不僅要輸出高鐵列車,還有輸出發(fā)展的理念和標準。
國家鐵路局批準發(fā)布的《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TB10621-2014)已經于2015年2月1日起實施,這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提供了標準支撐,但這還不夠,中國高鐵從列車設計到鐵道施工都應該有一整套的標準,這些標準應該互為支持,以此形成我們中國高鐵的標準,只是提供標準的框架是不行的,還要有更加詳細的內容填充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