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加固設計及施工
2015-06-11
滁州市地處江淮分水嶺,盛產(chǎn)石料,且石拱橋具有施工簡易、取材方便、經(jīng)濟耐久等特點,因此在以往鋼筋缺少、機械設備缺乏的年代,修建公路時,特別是一些縣鄉(xiāng)公路的建設中,建造了大量的石拱橋。
自2002年起,滁州市利用國債資金對縣鄉(xiāng)公路進行改造,原有石拱橋由于建設年代較久,設計荷載等級較低,已不能適應現(xiàn)有交通發(fā)展的要求。對這些舊橋如要全部推倒重建,則既不科學,更不現(xiàn)實。因此,采用技術(shù)上可行、經(jīng)濟上合理的改造技術(shù)對這些橋梁進行維修加固,以達到提高其承載能力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F(xiàn)以某縣道上一石拱橋為例,介紹采用套拱加固技術(shù)加固石拱橋的方法。
1、工程概況
原橋為1孔凈跨10米石拱橋,橋面全寬8.5m,矢跨比為1/5,拱圈厚0.4m。該橋建成于1974年,設計荷載為:汽車―10級,履帶―50。該縣道改造時橋梁設計荷載等級為:汽車―20級、掛車―100,現(xiàn)有拱圈厚度不足,需進行加固處理。
2、加固方案選定
采用保留原橋不拆,在原拱圈下套建一座拱圈的加固方案。其理由為:(1)橋梁寬度能夠滿足道路改造后的路基寬度要求;(2)橋位處地質(zhì)狀況良好:該橋在設計前在橋位處進行了地質(zhì)勘察,勘探深度內(nèi)地基土分為3層:強風化玄武巖(層厚1.9~2.1米,)、中風化玄武巖(層厚4.4~5.1米)、微風化玄武巖,后2層地基土容許承載力分別為1000MPa、2200MPa,地質(zhì)條件好;(3)橋下水面寬2米、水深0.3米左右,無泄洪要求,且施工方便;(4)可以不中斷交通;(5)造價較低。
新老拱圈應聯(lián)成一體共同受力。新建套拱各部位的尺寸及材料為:基礎、臺身均采用C25水泥混凝土澆筑,基礎、臺身分別寬50cm、40cm;拱圈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澆筑,厚度為58cm。為了使新老橋臺及拱圈能聯(lián)成一體,新老橋臺及拱圈間應設置錨固鋼筋。
3、施工工藝及過程
(1)橋臺基礎部分施工
在基巖上開挖50cm寬作為套拱的基礎,深度與原橋基礎相一致。每個橋臺的基礎必須分兩次開挖,以防止開挖過長引起橋臺基礎位移,基坑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澆筑C25混凝土至基礎頂面。
?。?)現(xiàn)澆混凝土臺身
現(xiàn)澆混凝土臺身施工流程為:
橋臺澆筑前,先在老橋臺上鉆好錨固鋼筋的預留孔(孔徑為35mm、孔深25cm,預留孔設置為50cm×50cm梅花形)→用水把原橋臺身、拱圈沖洗干凈,對墻身和拱圈的裂縫進行灌(壓)漿處理→安裝砂漿錨桿(錨桿為單根長60cm的Ф16螺紋鋼筋,砂漿為M12.5,錨固深度為25cm)→布設構(gòu)造鋼筋→立模→澆筑C25混凝土→混凝土養(yǎng)生。
?。?)現(xiàn)澆混凝土拱圈
現(xiàn)澆混凝土拱圈關鍵要處理好新老拱圈之間的間隙問題,對此橋采取在老橋面上開洞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拱圈澆筑。
a、在原石拱圈拱腹上布錨桿(單根長78cm,錨固方法同橋臺),使原石拱圈與鋼筋混凝土拱圈構(gòu)成復合式拱圈,套拱采用板式截面,厚58cm;受拉受壓區(qū)主筋為Ф22螺紋鋼筋,間距20cm;錨桿與雙層主筋焊接,分布筋采用φ8鋼筋,間距20cm。
b、放樣并安裝新拱圈模板支架。
c、全橋分兩次進行混凝土拱圈澆筑。每次半幅,兩個半幅拱圈之間用Ф22螺紋鋼筋連接,鋼筋長100cm,間距為50cm。
d、在現(xiàn)澆半幅拱圈的中間,人工從老橋面拱頂處向下開挖一個尺寸為20cm×20cm的方洞(不能過大,否則會對老拱圈受力帶來不利影響),洞的深度應貫穿老拱圈。
e、方洞開挖后,必須及時在拱盔上立點支承四周的拱圈石,以防拱圈石不穩(wěn)定掉下。
f、將攪拌好的水泥混凝土通過方洞,用導管輸送到拱圈澆筑處,人工在橋下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從拱腳對稱澆筑,澆筑至離拱頂80cm左右時,將拱頂處邊模安裝好,要求密封牢實,以防漏漿。
g、用干硬性混凝土輸入封頂,并用振搗器通過方洞插入進行搗實,反復進行直至混凝土封口。4、結(jié)語
該橋加固后,承載能力達到了汽車―20級、掛車―100級的荷載等級標準,不僅節(jié)省了工程造價,而且施工過程中不中斷交通。實踐證明,利用鋼筋混凝土套拱加固技術(shù)加固石拱橋的方法具有顯著的技術(shù)、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對石拱橋的加固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