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故事 >

優(yōu)美的法國加爾橋
2011-12-07 來源:中國橋梁網(wǎng)

查看原圖
加爾橋,高49米,長269米,位于法國加爾省,于公元前19~20年為了長約50公里的高架渠橫跨加德河所建。198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加爾橋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爾橋跨越那爾河,將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噴泉和私人住宅。它是羅馬人為文明和衛(wèi)生的生活條件所作的一項重要貢獻。

     羅馬人開鑿建造加爾橋,是為了一個明確實用的目的——運輸?shù)?br />
    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當時古爾南邊的尼姆是在羅馬的統(tǒng)治之下。奧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個城鎮(zhèn),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占有這個城鎮(zhèn)及周邊地區(qū)。當時,城內有許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證城內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還必須從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加爾橋便是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經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這就是運用一個簡單的地勢落差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tǒng)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位于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加爾河(附近約21公里處),于是加爾橋被建造。它是這輸水管道的一部分,當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通道,供敞蓬雙輪馬車、行人通行。

    史料介紹,建筑加爾橋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guī)r,最大塊石厚50厘米長兩米多,重約6噸。

    加爾橋位于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尼姆城的東北部.自公元前1世紀開始建造.用于向古羅馬大都會尼姆城提供

    清潔的飲用水。18世紀中期拓寬下層為高架橋,19世紀在拿破侖三世執(zhí)政時期進行修葺,是古羅馬建筑藝術中的一件瑰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實用價值.觀賞性強,令人回味無窮。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加爾橋-建造原因在現(xiàn)代人看來,所有的城鎮(zhèn)和住房都必須有良好的供水系統(tǒng)。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有著同樣的想法。每建造一座新城市,古羅馬人都建造水渠,引水供應城市。在法國尼姆,陳舊的供水系統(tǒng)已不能滿足古羅馬人新建城市的需要。于是主管古羅馬供水工程的馬庫斯·阿格里帕修建了一條水渠,把50千米外的泉水引到城里。

    古羅馬人按慣例將這條引水渠道埋入地下,可是在某個地方該水渠必須越過加爾河峽谷。古羅馬人在這里建造了宏偉的加爾橋。它長269米,在高出河面49米的地方引水越過谷地。

    在尼姆的城墻內,人們仍能見到一個圓形水池。它帶有一個沉淀槽以及一系列閘門和出水口。這些設施曾在需要時用于將水引到城市的供水系統(tǒng)。

    加爾橋-造型特色

    加爾橋共三層。中、下層是支撐橋體和通行橋,最上層為封閉水渠,十分奇特而壯觀。建筑該橋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guī)r。在長達50公里的水渠建筑中,古羅馬人除普遍利用拱形建橋以外,還嫻熟地運用了連通管原理讓水渠跨越山谷。

     這座歷經了洪水、戰(zhàn)亂和社會變遷的橋梁至今依然保存完好,1958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曾達到渠橋的第二層,造成35人死亡,該橋卻安然無恙,不能不令人驚嘆古羅馬建筑師們的鬼斧神工。

    加爾橋的設計在橋梁和水利工程史上很有特色。橋的底層橋墩完全建立在河床巖石上,為減輕洪水的侵蝕沖擊,設計者特別在每個橋墩的上游方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的分水墩結構,以減輕對橋的沖擊,并且曾挖鑿河床以利洪水從橋孔通過。令人驚奇的是底層6個拱門中,只有一個跨越了加爾河,而且每層的拱門都不是一樣的。

    這一建筑杰作是法國的重點保護對象。因其建筑工程技術的典范作用及其非凡的歷史見證作用,法國政府于1840年就將該橋列為“歷史建筑”加以保護,并多次進行了修復工程。

    1985年7月“加爾橋”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建筑水槽是羅馬時代城市建設的特點之一。加爾橋的建成與使用有近500年時間,至今保存良好。它是羅馬水道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充分體現(xiàn)了羅馬帝國建筑的輝煌氣勢和精湛的工藝技能,被人們譽為建筑上的“最崇高的樂章”。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整個水渠未用一絲半點的砂漿來固定,完全憑借古羅馬工程師的精湛技藝,將一塊塊重達6頓的巨石堆疊起來,有的石塊突出在外,構成一個個圖案,目的是以后修繕時支放腳手架。

    加爾橋的設計在橋梁和水利工程史上有創(chuàng)新特點。為適應加爾東河水的季節(jié)性特點,該橋的底層橋墩完全建立在河床巖石上,為減輕洪水的侵蝕沖擊,設計者特別在每個橋墩的上游方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的分水墩結構,以減輕對橋的沖擊,并且曾挖鑿河床以利洪水從橋孔通過。

    該橋長度是下短上長,但從橫斷面看,卻是下寬上窄,十分符合力學原理,有利于橋的穩(wěn)固。此外,下層橋拱大,利于泄洪,上層拱小,則便于建造和減輕橋體重量。而橋拱是獨立的全弧拱形相互連接,有較強的穩(wěn)固性。
相關圖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