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專家樓莊鴻老師
從親力親為到著述論作,樓莊鴻樓老師在每個不同領域的工作都很出色。記者有幸在今年2月中旬采訪了樓老師。
知識和經(jīng)驗需要被傳承,對于橋梁設計這一領域,著述論作顯得尤為重要。樓老師為新一代的橋梁人貢獻了《公路雙曲拱上部構造設計計算》、《剛架拱橋—清遠北江大橋》、《虎門大橋工程》、《樓莊鴻橋梁論文集》。參編了《中國橋譜》、《面向創(chuàng)新的中國現(xiàn)代橋梁》等書籍。加之在他退休之后的不斷努力,樓老師真可謂是著作等身。
回顧樓老師的一生,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著作不少,都是來源于不懈的實踐。
1951年,樓老師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翌年院系調整到同濟大學,在公路和城市道路專業(yè)學習。
大學畢業(yè)后,樓老師被分配到城建部城市設計院,從事城市規(guī)劃工作。甫一到崗就被派往甘肅省張掖市負責張掖市的城市規(guī)劃工作。樓老師坦言,當時心里很忐忑。樓老師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城市規(guī)劃這門學科,并且剛剛畢業(yè),實踐經(jīng)驗可以說是零。“我在從北京到張掖的火車上看了好幾宿的書”。樓老師告訴記者,作為城市規(guī)劃總體負責人,就得什么都懂,比如電廠的選址工作就需要考慮廠址與居民區(qū)的安全距離、燃料運送是否方便、能否與其它能源廠區(qū)實現(xiàn)聯(lián)動等等。憑著這種“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樓老師圓滿完成了張掖市的規(guī)劃工作。
1965年樓老師又被調至山西省公路勘察院。基于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道路設計比橋梁設計簡單,所以,樓老師又被安排做橋梁設計。
樓老師說:“到山西搞橋,又得從頭來。”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經(jīng)過一段緊張學習之后,樓老師適應了自己的新角色——“橋梁設計師”。
1977年樓老師被調至當時的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現(xiàn)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在樓老師近50年的橋梁設計史中,廣東可以說是樓老師的“福地”。樓老師橋梁設計史中最為得意的兩座大橋——廣東清遠北江大橋、高明大橋,都坐落在廣東省。
清遠北江大橋獲得國家質量銀獎、廣東省建委優(yōu)秀設計獎、廣東科技三等獎。樓老師主要負責清遠大橋的連拱設計,這也是這座大橋設計中技術性較艱難的領域。
清遠北江大橋設計了四孔一組的連拱。當活載作用在某孔時,其推力引起墩頂發(fā)生向外水平的位移及角變位,使該孔上部構造的控制截面內(nèi)力增大,而作用在橋墩上的推力有所減小。連拱作用對上部不利,對下部構造有利,如不考慮連拱作用,則上部構造將不安全,而下部構造則會略顯保守。在一定場合下,連拱作用還會影響到上下部構造的布置和尺寸。因此連拱作用使橋的上下部構造相互制約,必須統(tǒng)一考慮。樓老師經(jīng)過一系列的測算和實驗,終于摸索出了一套計算連拱計算的范式,大大簡化了計算,節(jié)省了時間。
自清遠北江大橋之后,廣東修建了很多剛架拱橋,可見,北江大橋可以說是一座“教科書”式的橋梁。
高明大橋是樓老師和四川省公路設計院主持修建的一座拱橋,獲得魯班獎、交通部優(yōu)秀設計二等獎。高明大橋的修建難度在于橋下全是淤泥,也就是說,這座大橋的橋基是軟基。從專業(yè)角度來說,軟基本來是不適合修建拱橋的,因為拱橋的構造有其特殊性,橋臺承受著較大的推力。如果此時的橋基是軟基,那么就很可能造成橋臺不穩(wěn),橋臺的穩(wěn)定,是拱橋設計成敗的關鍵。
高明大橋項目是通過招標,低標中標得來的。
在幾個不眠之夜后,樓老師終于找到了解決的方案。
高明大橋采用了比較節(jié)省的組合橋臺。這個組合橋臺由樁基承臺、U型橋臺以及阻滑板3部分組成。樁基支撐于巖盤,由于承載能力較富裕,可以防止負摩阻力的不利影響。U型橋臺起擋土作用,并與阻滑板一起,抵抗拱的推力。至此高明大橋修建過程中最難的技術關才被克服。
值得一提的事,樓老師主持設計的高明大橋是肋拱橋,橋梁自重很輕,比普通的箱型拱橋起碼輕了一半,這又減少了橋梁自重給橋臺的壓力,增加了橋梁的穩(wěn)定性。
也許是習慣了忙碌,樓老師自退休之后一直都未停止工作。直至今年,樓老師還被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返聘為顧問從事課題報告管理工作和初步審閱工作。樓老師對于這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
許多橋梁設計專業(yè)的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橋梁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然而大學四年實踐機會卻很少。為此樓老師寄語學子,千萬不要忽視基礎性的學科,諸如數(shù)學、力學、美學等等,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有好的發(fā)展。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才能有長足的發(fā)展,切忌未走先飛、好高騖遠。